第245章(第6頁)

且,皇帝廢後跟他們沒什麼關系,完全不受影響。

這一次,就連一向喜歡打嘴炮,找存在感的禦史言官,也沒了聲音。

就這樣,廢後在群臣的默許下,徹底敲定。

搞定太後、群臣,朱見深開始着手處理吳家、孫家、牛家。

不過真到了處理的時候,他反而有些猶豫,不是狠不下心,而是怕搞得太大,不利于穩定。

這三家代表的可是三方勢力!

外戚、武将、内臣……一股腦剁了固然爽快解恨,但同時,也會讓這三個群體心生芥蒂。

朱見深沒有急着做決定,而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,以防被憤怒驅使,做出不合理的決策。

他冷靜一天,直到次日,才下達旨意。

吳家家産查抄,國丈吳俊、國舅吳雄,戍邊;大明外戚影響力并不大,不殺頭就很夠意思了。

懷甯侯革職,驅離京師;這是武将,不得處理太狠。

牛玉發配金陵,沒抄家,這是内臣,身邊的人還是要予以安撫,畢竟内臣有着制衡外臣的作用。

朱見深隻是将在朝為官的牛家人,一同革職,驅離京師。

朱見深很克制了,沒殺一人……

第19章

這皇權朕收定了

李青在得知處理結果後,不禁露出欣慰神色。

這是繼朱瞻基之後,唯一一個讓他眼前一亮皇帝!

且單從行事風格來看,朱見深明顯要優于朱瞻基,當然,這也和朱見深實力太弱有關。

朱瞻基可是長子長孫,兩任帝王手把手教,資源傾斜,各種扶持不斷,朱瞻基還沒登基,就逐漸掌軍權了。

可以說,朱瞻基一登基,就是實權皇帝!

因為朱瞻基的‘勢’非常恐怖,朱棣還在位的時候,所有人就都知道,将來太孫必定接位,在這種‘勢’的加持下,朱瞻基省去了大量的收攏權力所浪費的時間。

這也是他在位十年,卻做了很多事的根本原因。

宣德一朝,雖然沒有轟轟烈烈,但毫不誇張的說,大明王朝就是朱瞻基的形狀。

無論是放權内閣,還是教太監讀書,亦或是設巡撫、言官禦史監察地方……大明的權力架構,就是朱瞻基制定的,且這種權力架構,會一直延續下去。

但朱見深比不了,拍馬難及。

不是他沒朱瞻基的能力,而是他沒朱瞻基的命好。

人家是嫡長子、嫡長孫,他呢?庶子,且母親還不受待見。

人家沒登基就開始掌軍權,他呢?登基了想掌權,都要遮遮掩掩,扭扭捏捏,就這,還得看人臉色。

人家皇帝爺爺疼,太子父親寵,他呢?還沒記事兒父親就肉包打狗,二叔雖沒害他,但也沒讓他提前接觸朝政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