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(第10頁)

這一條建議很有市場,立即獲得許多人的支持。

朱見深震怒,他毫不理會群臣的聒噪,隻是冷冷的看着姚夔,那眼神……犀利且富有殺意。

姚夔有些頂不住,讪讪找補:“臣也是一心為了大明,他日若皇後娘娘誕下嫡子,再改回去也就是了。”

朱見深依舊眸光冰冷。

姚夔硬着頭皮又說:“當然,若不是龍子,是公主,那自然沒必要…呵,呵呵……”

刑部尚書陸瑜附和,工部尚書白圭聲援,以及一些侍郎、主事、員外郎,都十分贊同。

朱見深依舊不說話,就那麼看着這些人,禦案随時有掀飛的風險……

漸漸地,聲援聲越來越小,最後整個大殿寂靜下來,誰也不說了。

他們知道這麼做很過分,毫無疑問,第一個懷龍種的女人,多半是皇帝最愛,但越是這樣,他們越有必要逼迫皇帝妥協。

若是這種事皇帝都可以妥協,那以後,皇帝可妥協的餘地會更大。

所謂君臣鬥争,說白了就是針對權力的拉鋸戰,你強我退,你退我騎臉……

朱見深自然也明白,所以即便不為萬貞兒,他也不會妥協,因為隻要妥協,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事要妥協。

可他現在又實在沒能力翻臉,扶着禦案的手哆嗦了許久,卻終是沒有掀。

朱見深知道說狠話沒用,幹脆就不說了,看他們說……

就這麼看着……

接下來的半個多時辰,朱見深一個字都沒說,不管群臣彙報什麼,他始終都是沉默。

群臣不怕朱見深發飙,更不怕他罵人什麼的,哪怕是受處罰,也無甚打緊,他們習慣利用自己的‘弱勢’,來博取同情,制造輿論。

下大獄,打廷杖,反而證明他們直言、敢言,不僅能換來好名聲,還能給皇帝施壓,最後照樣繼續做官。

大明的官員,九成九是不怕挨打的,甚至有人求着挨打,不是骨頭賤,而是這一招真的好用。

除了朱元璋、朱棣不講武德之外,一般來說,隻要不是原則性錯誤,并不會受到嚴懲;

甚至有不少人,被打一頓闆子後,立時聲名鵲起,被仕林人士誇贊,崇敬……

在這種風氣的演化下,皇帝挨罵是常有的事,除非皇帝徹底奴役臣子,臣子罵一個,皇帝殺一個,

将百官乃至天下官員視作家奴,才能杜絕此類事件!

可那樣的話,就真的沒人敢言,敢說真話了,處處充斥着阿谀奉承,這對一個國家來說,是不可估量的災難。

且曆朝也沒這種先例,哪個漢人皇帝不挨罵?

都習慣了。

挨罵的習慣了,罵人的也習慣了……

尤其是言官,隔三差五不罵罵皇帝,總覺着對不起自己俸祿。

他們不怕皇帝發火,不怕皇帝暴躁,因為這些都是懦弱的表現,但朱見深偏偏什麼都不說,就這麼冷冷注視着他們。

這眼神……實在令人發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