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察覺到皇帝不太好欺負的群臣,漸漸的,也收斂了許多放肆,且由于吏部尚書,跟内閣首輔不是同一人,閣部之争又有掀起的苗頭。
這下,朱見深壓力減輕不少。
受李青啟發,朱見深将朱瞻基、朱祁鎮兩父子針對草原的策略,給複制到了朝堂之上。
采取裡挑外撅的打法,有時偏幫六部,但更多的時候在偏幫内閣,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官集團的凝聚力。
廟堂之上,個個是人精,自然看得出這年輕人不講武德,可看出來歸看出來,這一招依然好用。
無他,人都是自私的,既然閣部之争不可避免,那何不借皇帝之勢,打擊政敵?
尤其是内閣,迄今為止,内閣依舊是弟弟,他們想抵抗住六部沖擊,隻能依附于皇權。
内閣辦的是實事,他們自問比六部貢獻更大,且他們和皇帝更近,自然應當有更高的話語權。
但六部可不這麼想,在他們眼裡,内閣就是皇帝的秘書,不過是太宗皇帝臨時加的部門而已,老老實實做事也就是了,玩兒什麼高端局?
六部可是自隋唐起,就存在的高級官僚機構,可謂是根正苗紅,上千年的底蘊使得他們有着很強的優越感,骨子裡瞧不起内閣。
無論是存在的時間,還是品級,六部都吊打内閣,完全沒有可比性。
但偏偏閣臣日常和皇帝一起辦公,這點,六部的尚書可比不了。
少了李賢這個樞紐,六部和内閣的關系,瞬間破裂。
…
小院兒。
李青、于謙相對而坐,小酌談天。
于謙經常帶着酒肉過來,他知道李青懶,很多時候都不吃飯。
“這燒雞味道不錯,你也吃點兒。”李青吐出雞骨頭,笑道,“别整日一副苦瓜臉,樂呵點兒。”
于謙:“……”
“先生,朝局的事你知道吧?”
“你每次來都會唠叨兩句,我不想知道也不行啊。”李青翻了個白眼,好笑的說,“這不是挺平靜的嘛,你發愁什麼啊?”
于謙歎了口氣,“眼下雖然君臣矛盾得到了緩解,但内鬥勢頭又起,終究不是一件好事啊!
當初李賢在時,政務處理的效率,遠比現在高效的多,之前部閣相互協同,如今……唉!”
他苦笑自語:“這便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?”
李青擦了擦手,道:“總要有舍,才有得;即便李賢不走,情況也不會好太多,一朝天子一朝臣,你也是數朝老臣了,這點還看不明白?”
于謙苦歎:“是啊,每次新帝登基,朝局總要或多或少發生動蕩,其實我也不求什麼,隻期望像宣宗登基時那樣就成。”
李青翻了個白眼兒:“想屁吃呢,朱瞻基那孫……宣宗可那是太宗手把手教出來的,又有仁宗言傳身教,你讓下面三個皇帝怎麼比?”
“……先生,你也沒辦法?”
“你真當我是神仙啊。”李青無語,哼道:“眼下這局勢,就是我能想出來的最好局面。”
“那就一直這樣?”于謙不甘心。
“當然不會。”李青微微一笑,欣然道:“你要對咱們的新皇帝有信心,其實他真的挺不錯,給他點兒時間,我相信他能做的很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