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見深:“……”
“咱們談國事吧!”
李青笑眯眯點頭:“嗯,剛才說到哪兒了。”
“出書!”
“這個先不急,上百年間的事情太多了,非一日之功,還是先談即将面臨的事吧!”李青認真道,“我建議,水師要重視起來!”
曆史已經發生了偏移,這麼多年下來,海商貿易如火如荼,早已和曆史上的大明不在一個頻道,未來海上會面臨什麼考驗……他心裡着實沒譜。
朱見深道:“非朕心疼财力,而是大明國帑着實不富裕,水師的花費,就連最燒錢的神機營,都比不上!”
李青點頭:“這個我當然知道,我不是讓你立即全面發展,隻是先做個試點,目前仍是要以防範漠北為主。”
“嗯…朕也覺得當下把重點放在漠北,才是最正确的。”朱見深松了口氣,道:“朕覺得,日後河套必将不安穩;
原因很簡單,瓦剌分裂的三大陣營,表面上對大明恭順,實際上也是為了貿易往來,一旦貿易口子紮緊,很難保證他們不會把目光瞄向河套。”
朱見深籲了口氣,繼續道:“瓦剌在草原混了這麼多年,基本和草原本地人無異,幾乎都長得差不多,就是真來搶,事後大明也無法證明是他們,不可不防!”
李青欣然點頭,朱見深的大局觀、政治目光,都符合他的心理預期。
“那皇上以為,當如何做?”李青不急着發表看法。
朱見深沉吟少頃,道:“朕準備将駐守在河套的明軍,抽調一批回來……”
“具體抽調哪些?”
“三千營!”朱見深道,“造成的空缺,讓那些部落補上,同時,再補充進一批神機營将士。”
李青欣然更濃,問:“為何?”
“明軍的戰力,主要體現在三大營協同作戰,這樣做有助于快速恢複軍隊戰力,還能快速同化那些部落。”朱見深沉吟道:“後續還可以通過換防,用以磨砺大明軍隊,這一來,若日後要出兵草原,便能延續太宗時期的摧枯拉朽!”
李青欣慰笑了,拱手道:“皇上聖明!”
突然的客氣,讓朱見深很不适應,他讪讪一笑,“先生也認可朕的設想?”
“如此安排,甚為妥當。”李青含笑點頭,不吝贊美。
朱見深咧嘴,想笑,卻又突然收斂,皺眉道:“其實,目前最重要的還不是漠北局勢!”
“是錢!”李青說。
“對,”朱見深重重點頭,“俗話說:皇帝還不差餓兵呢;無論軍備,還是文治,都離不開錢,幹啥事都要錢,可……”
他苦笑道:“可朕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啊!”
頓了頓,他試探道:“要不,再印些寶鈔?”
李青斷然拒絕:開玩笑,沒讓你還貸款你就偷着樂吧,還再印寶鈔呢?
“錢,可以從商業稅上做文章!”李青說道,“我這段時間正在醞釀此事,皇上你先别急,我盡快拿出一套章程出來,以充盈國帑。”
接着,李青講起了五個橘子的理論。
他給朱見深補過金融課,但沒有系統性的講解過,今日正好趁着機會,将這其中的利害關系,說給朱見深聽。
這一講,就是一下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