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五千騎兵并非是去打仗,而是補充河套草原部落勇士出走,造成的空缺。
朱見深停了早朝,率百官相送。
這次出兵,可謂是衆望所歸,衆人臉上樂呵呵,心裡也樂呵呵,一路送出皇城。
再見,永青侯;
最好……再也不見!
望你此一戰,名垂青史……
~
七月初。
李青一路軍抵達河套,駐紮下來。
數年不見,河套整個大變樣兒了,他當初規劃的區域得到了完全開發,且逐步向外輻射。
李青策馬參觀,撫甯侯朱永陪同,講述着這些年河套的發展過程。
朱永道:“現在牧場貯備的大小馬匹,已達八千之多,耕地較之永青侯設想,也多了近三分之一;
除了交稅,還有很大剩餘……”
“嗯,甚好!”李青欣然贊道:“河套能有今日,撫甯侯功不可沒,以後封公指日可待啊!”
“哪裡哪裡,永青侯言重了。”朱永幹笑道,“您都還沒封公,朱永何敢妄想?”
“哈哈……我們不一樣。”
“哪裡不一樣?”
“……”李青噎了一下,“你比我年輕,進步空間更大了,我打完這一仗,也該歸鄉養老了,你就不同了;
皇上對你的倚重,鮮有人能及得上,好好幹,封公并非妄想。”
這是朱見深不遠千裡,給朱永畫的大餅,李青隻是代為傳達。
不過,他日朱永封公,也幾乎是闆上釘釘,如今大明可不是明初将星雲集的時代,朝廷能拿出手的不多,朱永絕對算一個。
朱永被李青拍了兩下肩膀,隻覺整個人都輕飄飄的,不禁咧嘴笑了起來。
他和李青相處過,知道其一向不無的放矢,李青這麼說,多半是有皇帝授意。
一時間,朱永心潮澎湃,幹勁兒十足。
“永青侯打算什麼時候出發?可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?”
李青想了想,道:“你幫忙統計一下願意跟着去漠北的人,在保證河套足夠安全的情況下,盡可能多動員一些人出來。”
頓了頓,“以後這裡多備一些糧草,以作我們這一路軍的補給,這個來之前,我跟皇上議定了;
我們的補給消耗,可抵消稅收,也能讓你們省心不少,不用再為交稅運輸發愁了。”
朱永自然樂得從命,“完全沒問題,除此之外,可還有我能效勞的嗎?”
“暫時沒有了,想起來再跟撫甯侯說。”李青笑道,“眼下已是七月,再往後天氣轉冷,就不好行軍了,撫甯侯盡快。”
“永青侯放心,包在我身上了。”朱永拍了拍胸膛,“朝廷待遇如此豐厚,我有信心在半月之内,給永青侯組織一支不少于七千人的隊伍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