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7章(第1頁)

見朱佑樘發懵,李青換了個問法:“你想做個什麼樣的皇帝?”

他補充道:“不局限于大明皇帝。”

人人都有理想,尤其是少年時期,而這個理想,往往是他在很長一段時間憧憬的未來。

朱佑樘是儲君,未來的大明皇帝,他的志向很重要!

基于此,李青才會問這麼個問題。

朱佑樘想了許久,才道:“漢文帝那樣的皇帝。”

“漢文帝……”李青沉吟了下,點頭笑道:“下一任的政治土壤,倒是符合你的志向。”

朱見深搞完事情,大明許多潛在的隐患也會随之消弭,後繼之君最好不折騰,且也沒折騰的必要了。

漢文帝推崇黃老之學,确實符合朱佑樘接任後的志向。

李青颔首道:“不錯的理想。”

頓了下,“但你知道,想做到漢文帝那般,需要具備什麼嗎?”

“勤政愛民。”

“漢文帝愛民,卻并不算勤政。”李青搖頭。

朱佑樘撓了撓頭,問:“需要什麼啊?”

“極緻的權謀之術!”李青道,“漢文帝是藩王入京,他當時所在的背景,廟堂波詭雲谲,可謂是兇險到了極點,他這個皇帝都是大臣定的……”

說着,他忽的皺眉。

這劇本……貌似嘉靖皇帝也拿過。

“先生?”

“啊?哦。”李青清了清嗓子,道:“讀史不能光看一個人做了什麼,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,思考他是如何做的,史書留給我們的隻是結論,要學會用逆向思維反推。”

頓了下,他道:“漢文帝是個很有作為的君王,盡管他推崇黃老之學,不夠勤政,但文帝一朝百姓安康,國庫充盈,絕對稱得上明主;

可若結合當時的背景,你就會發現,他能做到那般,其中的難度會是多大;

但他還是做到了,這才是文帝的厲害之處。”

李青不教具體細化的東西,他教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方式方法,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。

“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但前提是你得讀懂,讀透才行,你若光是看到這個皇帝英明,那個皇帝昏庸,那隻是在浪費時間罷了。”李青道,“國家施政當因時因勢而定,不是說,你想成為文帝那樣的皇帝,照着文帝學就可以了,懂嗎?”

朱佑樘聽不太懂,卻是覺得李青說的很有道理,點頭道:“我記住了。”

他沒有不懂裝懂,隻是将這話牢記在心,并不恥下問:

“但先生的話,我不太懂,還請先生明言。”

李青伸出兩個手指,“我教你兩個方法,一是鑽研,二是總結。”

“鑽研,總結……”朱佑樘喃喃重複了一遍,問:“具體呢?”

“具體要你自己鑽研,總結。”

朱佑樘: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