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此之前,他從未在意過上一個永青侯,如今細細一品,方知其中可怕。
繼續往下看,李青得罪的人可真不少,上來就是怼驸馬,然後朝文官開火,就連太祖的外甥李文忠,都被他逼着負荊請罪……
可結果卻是,這個永青侯把人得罪了個遍,非但沒受到責罰,反而屢屢高升。
尤其是那段:上大怒,持劍欲砍殺,李青驚懼,遂逃,高曰:小棒受大棒走。
朱見深都驚呆了,還能這樣玩兒?
那可是太祖啊,一朝殺了數萬官員的太祖啊!
且這段話出現過不止一次,而是好多次。
這厮真的是…有兩把刷子……朱見深不禁驚歎。
他沒見過太祖,但太祖的殺性還是知道的,那可是在屍海血山中闖出來的,這種強硬性格絕不會輕易改變。
從太祖後期的大清洗,也不難看出太祖殺性有多強!
但,李青卻偏偏是個例外。
那麼多次欲砍殺,卻沒有一次付之行動。
史書記載是沒追上,但這就很搞笑,皇帝要殺一個人,何需去追?
究其原因還是不想殺!
“不簡單呐!”朱見深驚歎,“這個永青侯真不簡單,貌似比這個有過之而無不及……話說,他們是一個人嗎?”
懷着好奇心理,朱見深繼續找着李青足迹。
太宗靖難成功後,第一件事便是拜訪李青,重用李青,且依舊讓他做太子太師。
就這,李青還愛搭不理,時常不上朝。
仁宗登基後,更是超越君臣關系,以兄長待之。
宣宗登基後,對其更是尊敬有加,時常借着打賭的名義,賞賜黃金……
再然後,李青就下野了。
至于他的去向,宣宗實錄并未記載。
待到李青這個名字再出現時,已是正統五年。
一來,就把風頭正盛的楊士奇給掀翻了,不僅掀翻了,還把其名聲給搞臭了。
不過正統朝的史書很簡陋,這是他二叔着人修的,由于不确定大哥情況,所以也不叫實錄。
朱見深無法從隻言片語中反推出全部原貌,卻感受的出,在文官最盛之時,以一個都給事中的身份做到這一步,難度是多麼的大。
“這個李青……就是那個李青。”朱見深目光堅定,“這種手段,唯有沉浸廟堂數十年的人,方可達到!”
朱見深用時一個月,将李青在史書上足迹,整個看了個遍。
破案了。
結合李宏送來的那一箱子書,朱見深笃信兩個永青侯,就是一個人!
那根本不是什麼秘聞,而是李青的随筆,寫的都是他親身經曆過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