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8章(第9頁)

于是,雙方一言不合就掐上了。

文官人菜瘾大,撸胳膊挽袖子就想來個武鬥,結果卻被……朱見深給阻止了。

就你們那體格,行嗎?

朱見深樂意看到京師高官跟邊鎮重地的武将關系不合,卻不想兩方成為死敵,他要的是制衡,不是不計成本的内鬥。

于是,他這個始作俑者,反而做起了和事佬。

安撫完雙方,朱見深這才道出最終目的。

任都察院右都禦史王越,提督軍務!

這是個極為反常的政治信号,不僅武将愣住了,文官也覺得不可思議。

皇帝這是吃錯藥了嗎?

來不及細想原因,他們立即無腦站隊,高呼皇上聖明。

武将不滿,這是在剝弱他們手中的權力,自然是要反對。

這次,不用朱見深說話,文官就幫他說話了。

他們倒也沒直接吵,而是促請皇帝徹查走私貿易之事,隻一句話,便堵住了這些大将們的嘴。

誰屁股幹淨啊?

有些事不查什麼都好,一旦上綱上線,天下官員不論文武,十之七八都要被斬首。

渾濁一直是常态。

隻是渾濁的程度不同而已。

……

朱見深解決了邊将後,這才放心啟用王越,也直到這時,他才頒發旨意。

用兵漠北!

對此,文官是樂意見得的,因為這次雖說是用兵事,但領頭的他們文官,機會難得,必須得把握住。

幾乎沒有任何阻礙,從調糧到調兵都十分順利,不過朱見深為安全起見,調的都是京營中的精銳。

調兵數量不算多,隻有兩萬,卻是絕對的精銳。

王越任統帥,汪直任監軍,文官集團不知道的是,這次的監軍權力,比統帥還要大。

因為汪直有王命旗牌!

朱見深兜了一個大圈子,最終信得過、并委以重任的人,還是汪直。

不過,他終究不敢開讓太監帶兵打仗的先河。

如此費盡心機,也是不願給後世之君留下一個隐患。

太監是普遍忠心,卻也不能毫不設防,有漢唐太監在前,朱見深又豈會不加以小心?

前後忙碌了兩個多月,掃蕩漠北的明軍精銳,總算是踏上了征程。

這一天,朱見深停了朝會,親率百官為大軍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