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8章(第3頁)

太子都十六歲了,再住在宮裡确實不像話,他又沒打算換太子。

這麼多年的言傳身教,并非沒有成效,仁弱的兒子還是很有進步的,沒必要再拖了。

“起來吧。”朱見深道,“屆時,朕會讓你處理一些公文,莫要懈怠。”

“是,兒臣願為父皇分憂。”朱佑樘有些激動,面龐微微發紅,“兒臣必竭心盡力,不讓父皇失望。”

“嗯,說的好。”朱見深颔首。

紀淑妃内心激動猶勝兒子,兒子總算是熬出頭了啊。

晚膳後,朱佑樘小坐一會兒,回了乾清宮偏殿。

一向不争寵的紀淑妃,頭一次挽留皇帝夫君,今夜她要好生服侍……

~

雪夜人靜好春宵,柳垂又把柳枝搖,情深帶風翻紅浪,白雪易融春難消……

元宵節後。

朱佑樘謹遵旨意,搬去了東宮。

群臣沸騰了。

一個個激動的熱淚盈眶,皇上終于讓太子去東宮了,且還賦予了部分理政權。

這下,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太子接觸,再不用為見不到太子而憂慮了。

一時間,太子東宮門庭若市,熱鬧非凡。

說難聽點兒,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搞太子黨。

不過,朱見深并不在意,也沒阻止,提出讓太子搬去東宮時,他就料到了這種局面,且這也不算是壞事。

提前讓太子接觸臣子、政務,利大于弊,至于架空自己……朱見深一點也不擔心。

太子沒那個本事,群臣沒那個膽子。

當年,太祖還讓懿文太子早早監國呢,太宗那等敏感,都放心讓仁宗監國,自己遠征漠北打仗;他就在皇宮大内,還怕翻天不成?

真要怕,那幹脆也别立太子了。

大明皇帝對太子的提防,較之唐,可以說幾乎沒有。

朱見深履行了承諾,真給予朱佑樘一定的理政權力,每天都有一些奏疏送去東宮。

隻是……朱佑樘批複過的奏疏,都要再經他過一遍。

饒是如此,朱佑樘也很滿足了,群臣亦是如此,難得見皇帝讓步,他們還有什麼好挑的。

一時間,朝局充滿活力,百官幹活都有勁兒了……

三月,

年事已高的商辂,以身體不适為由,申請告老還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