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0章(第1頁)

看似一倍的利潤差,但除去運輸成本,以及海上行船風險,這個價差已經不大了。

“唉……沒辦法啊。”朱婉清道,“競争太激烈,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,不過這個價還有的賺,隻是跟以前沒法比了。”

李青沉吟少頃,問:“咱們産業中有棉布吧?”

“有,但都是在大明銷售……”朱婉清瞬間明悟,道:“李叔的意思是,以價取量,薄利多銷?”

李青颔首,瞪了一眼胡吃海塞的李宏,哼道,“你看人家多聰明。”

李宏臉上一熱,嘟哝道:“家裡總得有個笨的吧?”

“嘿~!”

“哈哈,玩笑,幹爹您消氣。”李宏忙岔開話題,追問道:“婉清,幹爹這法子能成嗎?”

“這個我也有想過,隻不過……”朱婉清道,“雖說布的價格遠比不上絲綢,但運輸成本卻是一樣的,現階段一匹絲綢銷往海外,大概能賺三兩五錢銀子,若是要棉布也保持如此利潤,最起碼,一匹布也得賣六兩銀子。”

“李叔,絲綢咱大明獨一份兒,但布匹可不是啊。”朱婉清道,“一匹布賣六兩銀子,人還不如一咬牙,上絲綢呢。”

“有道理。”李宏鼓着腮幫子插了句。

李青一瞪眼,他又開始狂吃海塞。

“你接管生意這麼久,對同行也有一定了解吧?”李青問:“他們可有往海外銷售過棉布?”

“有了解,”朱婉清點點頭,道:“都是生意精,他們也算過這筆賬,都得出結論,還是絲綢穩妥。”

頓了頓,“那些人往上數幾輩兒都是做生意的,眼睫毛都是空的,無一人看好棉布,一次出海花費不小,且出海還要趕季風,一年也就兩次出海機會,賬早都算的清楚明白了。”

“這樣麼……”李青眉頭微皺,“你可有打聽過,海外布匹質量如何?”

朱婉清想了想,道:“我沒打聽過這個,不過同行有人做過調查,遠遠不如咱們大明的好。”

“嗯……那如果賣成品衣呢?”李青問。

這時代,成衣鋪已經很普遍了。

至少大明是這樣!

“啊?這……”朱婉清愣了下,好笑道:“小浩也說過這話,但是吧,我覺得行不通。”

“為何?”

朱婉清道: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大明各地風俗都不盡相同,何況是海外呢?穿衣風格肯定不一樣,他們大概率難以接受,且成品衣的話,人家就要試着買了,無法批次銷售。”

“不不不,”李青持不同意見,“我倒覺得,賣成品衣大有可為。”

“這話怎麼說?”

“慕強心理,人皆有之。”李青道,“他們喜歡大明商品,除了商品本身的原因之外,定也摻雜了仰慕心理,我認為,漢衣定會風靡。”

第48章

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

“李叔這麼自信?”

“當然,漢衣才是最好的!”李青說。

朱婉清搖頭:“李叔這就想當然了,咱們覺得好,人家未必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