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(第7頁)

——海商補給站!

它不是唯一,卻是最值得被重視的一個!

李青沿着海岸線逛了一個月,期間,不僅去看了如今的‘補給站’,也對交趾風土人情,意識形态等方面做了充分了解。

一番下來,李青心中大定。

交趾上下,對大明海商整體持肯定态度。

原因無他,如果把這條天然航線比作高速公路,那交趾就是高速服務區,大明海商越是發達,交趾獲益越大。

衍生的商機太多了,商船補給,商人消費……極大改善了交趾百姓的生活,他們自然樂意見得如此。

同時,李青也開始嘗試學習交趾語言。

随着時間推移,血脈淡化,漢王一脈對大明的情感會越來越淡,李青可不敢奢望,交趾會一直這麼聽話。

兩者雖是互惠互利,但難保未來交趾不會坐地起價,把補給站弄成黑店。

了解風俗,掌握語言,才能更好的做出應對。

一圈下來,李青又回到了漢王府,為朱祁錦調養身體。

其實,這些并不費心神,甚至,跟度假沒太大區别,平均一天都忙不了一個時辰,且還有休息日。

上五休二,每日工作一時辰,其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,其中一半閑暇時間,都被李青用來了學習本地語言。

朱祁錦對他極為禮遇,盡最大限度滿足他的需求。

因為海商的緣故,大明的許多東西在這裡都可以見到、買到、用到;總來說,李青過得挺滋潤的。

不過,美中不足的是飲食方面,以及娛樂,遠不及大明舒服。

初夏、盛夏……

李青一邊了解着交趾的風土人情,一邊學習着交趾語言,為朱祁錦調養身體,倒成捎帶腳的事兒了。

明明是出國工作,卻被他過成了出國度假。

在此過程中,李青敏銳發現了交趾的氣候跟大明不同之處。

這裡的夏天,要更熱。

換言之,這裡冬日會更暖。

如李青所料,時間來到深秋、初冬,就驗證了他的猜想。

莫說比京師,比金陵都要暖和。

這個發現,讓李青激動的不行,未來運作得當,大明的糧倉将不局限于大明。

對于破局,他信心更足。

~

不知不覺間,冬至悄然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