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(第8頁)

“臣遵旨。”劉健接過小太監轉遞來的谕旨,瞥了眼,眼中升起一抹驚訝,随即又恢複如常。

“嗯…,”朱佑樘揉了揉眉頭,面容帶着疲倦,道,“張家、孫家,周家的人可是不安分了?”

“雷霆雨露,莫非天恩。”謝遷拱手道,“自宣宗之後,外戚逐漸勢大,猶以張家為甚!數代下來,在官場确有些能量。”

文官乃至整個武将團體,甚至包括勳貴,對外戚都不待見。

無他,文官是靠着科舉、政績等手段做官,做大官,武将、勳貴則要麼是立了軍功,要麼是祖上立了大功,都是對大明有貢獻的人。

而外戚這個團體則不然,他們沒有一點貢獻不說,地位卻比他們還要高!

靠着女兒發迹,有什麼可趾高氣昂的啊!?

不過,瞧不起歸瞧不起,仍有不少人願意結交。

“張家……”朱佑樘沉吟了下,問道:“張家的爵位傳幾代了?”

李東陽道,“回皇上,傳到了第四代。”

“四代……”朱佑樘沉吟了下,“孫家呢?”

當初正統皇帝北狩,景泰帝上位後,考慮孫氏在皇宮經營許久,便予以孫家優待,爵位又傳承了下去。

“第三代。”李東陽道。

頓了下,補充:“周家現階段也快到第三代了,當今皇後娘娘的張家,才到第二代。”

朱佑樘緩緩點頭,沉吟不語。

三人瞧出皇帝似動了整頓外戚的心思,忙趁熱打鐵,謝遷道:

“皇上,大明建國之初,太祖便有過明言,非軍功不可永遠世襲罔替,外戚爵位世襲都有限制,普遍在三代,最長不過五代,迄今為止,隻有在正統朝監國的誠孝張皇後,外戚世襲五代,餘者皆在三代。”

頓了下,“皇上,大明無外戚幹政先例,主要也得益于太祖的限制,然,臣以為,五代終是太久了,難保不會紮下根來。”

說起來,當初張太皇太後的娘家人之所以能世襲五代,也是托三楊的福。

當然,朱祁鎮也是點頭的。

隻因那時的朱祁鎮并沒有掌實權,國家大事都要皇奶奶拿主意,他自然要多巴結。

新官不算舊官賬,同為内閣閣臣,三人自然要為前輩留些面子,隻談事實,不提緣由。

劉健附和,“謝大學士言之有理,皇上,不若趁着此番機會,對外戚施以雷霆手段!”

李東陽微微皺眉,卻是沒有跟進。

果然,朱佑樘搖頭不允。

“犯了錯,自然要懲處,可也不能因一人否定一群人。”

身為皇帝,任何一個決策都幹系甚大!

外戚之所以臭名昭著,皆因文官們的筆杆子,是因為他們鄙視外戚。

事實上,外戚并非那般不堪,比如衛青、霍去病之流。

甚至,在王莽沒有篡位之前,皇帝對外戚是相當親近且信賴的,對皇帝來說,外戚并非如狼似虎,相反,這個團體還挺可愛。

無他,外戚搶皇位的概率幾乎為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