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(第6頁)

“冤枉,冤枉啊……”徐經聲音顫抖,腿肚子直哆嗦。

唐伯虎也大聲喊冤,“我要見皇上,我們要見皇上……”

“見皇上?你算哪根蔥?”百戶獰笑一聲,哼道,“還是先去昭獄走一遭吧。”

一聽昭獄,徐經差點吓尿,撕心裂肺的大呼:“我冤啊……!”

~

次日,奉天殿。

科舉舞弊被正式拿到了台面上,言官群情激憤,猶以戶部給事中華昶為最。

六部尚書,一衆侍郎,内閣大學士,亦是眉頭緊鎖,促請皇帝盡快平息輿論。

在這些人眼中,朝廷體面才是最重要的,與之相比,一個小小的唐伯虎并不算什麼。

包括内閣三人,也是一樣的想法。

這也不能說他們錯了,亦或冷血,身居廟堂之上,自然要着眼于大局,科舉取士容不得絲毫質疑,這是影響大明千秋之事,必須要得到天下萬民的認可,不然,遺患無窮。

當然,禮部右侍郎這個職位也在不少人的謀劃範圍。

禮部最大的權力來源,不是草拟聖旨,亦不是主持宮廷禮儀,祭祖等活動,而是科舉!

曆屆主考官,多以左右侍郎擔任,這是個重要職位,所有人都盯着呢。

奉天殿一片嘈雜。

不怪群臣如此,輿情愈演愈烈,俨然到了刻不容緩之際,學子們都跑來宮門口抗議了。

這嚴重影響朝廷體面!

朱佑樘當即表示徹查,嚴查,他一股腦甩出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,并由錦衣衛、東廠,協同辦案!

對外表示:徐經、唐伯虎已被羁押候審,朝廷會還莘莘學子一個公道!

一系列操作下來,輿情總算暫時控制住了,不再往失控的邊緣發展。

至此,滿堂大佬,包括朱佑樘,都長長舒了口氣。

不是他們真就怕了這些個學子,而是其中幹系太大了,遙想太祖那般鐵血手腕,在當年南北榜案中,也不得不妥協。

論成績,看事實,當初南方學子就是牛,人家确實是靠着真本事考上的,可結果呢?

朱元璋照樣得妥協,這不是慫了,而是為了大局考慮。

如今也是一樣,科舉必須公正,但凡出現一次纰漏,就會失去學子之心,陰謀論滿天飛。

朝廷的雷霆出擊,極大程度上撫平了人心,學子、百姓都在等待着朝廷的審理結果。

其實百姓倒還好,他們隻是吃瓜群衆,可學子們就不一樣了,他們笃信是唐伯虎、徐經作弊了。

然,事實卻截然相反。

三法司會審,加上錦衣衛協同辦案,很快就查清來龍去脈。

輿情鬧這麼大,沒人敢糊弄,一切詳情都遞送到了朱佑樘禦書案,包括那首一剪梅在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