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8章(第8頁)

“好消息,他也不怎麼聽那一群文官們的引導,包括但不局限于楊廷和,内閣三學士,六部六尚書……”

王守仁道:“太子玩樂無形,行事不拘一格,然,他是有想法的,遠沒有表現出的那般胡鬧。明辨是非,聰穎果敢這些都是他的長處,此外,他還有着一顆進取心,這一點難能可貴。”

王守仁正色道:

“皇上仁厚,治國理念保守,眼下當然是極好,可一成不變終究不妥,因為大明在變,尤其是當下這個節點!”

“當下不挺好的嘛。”唐伯虎提起酒壺,為二人斟酒,順口插了句。

“是挺好,可固有的模式已不适應當下的大明了。”王守仁道,“太祖立國,太宗夯實基礎,繼之仁宣二帝,大明的框架正式定下,尤其是宣宗,在他的經營下,大明政治權力架構徹底完善;

六部領實事,内閣票拟,司禮監批紅,地方上,巡府、巡察禦史……”

王守仁道:“在宣宗的努力下,大明權力組成十分健康,正統一朝……雖沒釀成大禍,卻沖擊到了權力架構平衡,直至先帝,才得以扳回局面,然,不說太祖、太宗,較之宣宗仍有所回落;

當今皇上仁厚守成,好處是四海承平,國泰民安;壞處是權力組成再次失衡。”

唐伯虎不懂廟堂格局,完全參與不了讨論,便舉杯勸酒。

又幾杯酒下肚,李青沉吟道:

“如今内閣勢大,三學士人品、能力,如何?”

“能力很好,人品……也尚可。”王守仁笑道,“李公善謀,劉公善斷,謝公善辯;有人将這三人性格、能力編成一句話:李公謀、劉公斷、謝公尤侃侃。”

接着,他收起笑意,“當初閣部相争,看似沒分出勝負,實則内閣大獲全勝;

當初六部一句:内閣可居相位乎?

在皇上的偏幫下,倒真有可居相位的意味。”王守仁道,“尤其是這幾年,随着影響力的逐漸拔高,内閣俨然立于六部之上!”

李青眉頭微皺,問:“皇帝就沒有補救嗎?”

“如何補救?”王守仁苦笑,“眼下局勢,内閣要麼強,要麼亡;内閣大學士在不得兼職的情況下,一旦取消跟儲君的捆綁,立時就會土崩瓦解,情況隻會更糟糕。”

頓了下,“皇上的确做了補救,六部尚書如今都兼任了太子老師,然,效果并不大。”

李青默然。

内閣終是成長起來了啊!

閣部之争由來已久,如今局面是預料中事,亦是必然,廟堂之上,到了,總要分出個大小王出來……

李青幽幽吐出一口酒氣,歎道:“這些我都知道,還是說回太子吧。”

他問:“你覺得……太子将來能做一個好皇帝嗎?”

“這個……我也不好妄下判斷。”王守仁搖頭,“眼下風平浪靜,局勢并不明朗,且我雖與太子相處日長,卻并非與他親密無間,總得來說……太子是個很有想法的人。”

默了下,說:“隻有等到權力交接,太子做了皇帝之後,才能做出判斷。”

李青緩緩點頭,沉吟少頃,問:“對太子做皇帝……你有沒有擔心?”

“沒有。”王守仁回答的幹脆,道:“太子自幼就被冊立,立場上,法理上,百官盡皆擁護,哪怕多數人對太子言行頗有微詞,可内心都是認可,并認同,權力交接不存在丁點意外,未來有摩擦是肯定的,不過,絕不會失去控制。”

王守仁微笑道:“先生不必擔心。”

“唉,這些我當然知道,我擔心的不是百官,而是……太子啊!”李青苦笑。

“哎?太子非蠢笨之人,别看他不着調,其實心裡透亮着呢。”王守仁笑道,“未來廟堂上,誰小瞧太子,誰吃大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