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什麼意思?”
朱厚照道:“朕在小時候便聽皇爺爺說過大明氣候問題,結合大明曆朝情況,越來越冷的事實擺在眼前,糧食減産的發生不可避免,而日益興盛的工商業,侵占了太多耕田,不是嗎?”
“這個……,皇上無需擔憂,眼下有充足的時間去運作。”李青道,“交趾、滿剌加一帶,氣候溫暖濕潤,糧食産出非常可觀。大明的糧倉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大明……”
“你太理想化了!”朱厚照打斷他,道:“且不說能不能達成你理想的這般,大明人口何其多?
夠嗎?
還有,你考慮過運輸成本嗎?”
“成本?”李青愣了下,失笑道:“朝廷的巨型寶船有多能裝貨,皇上你不知?水上運輸成本比之陸地運輸低到發指,無需馬車、馬夫,亦不用考慮陰雨天,爛路……,你跟我說成本高?”
如今的大明跟曆史上迥然不同,航海圖沒有遺失,寶船構造圖亦沒有遺失,且随着海商興盛,越來越完善、強大,運輸成本大大降低!
如今的寶船較之三寶那會兒更強大,甚至隻要皇帝願意,分分鐘能再上層樓。
李青突然明悟了什麼,道:“這些都是幌子,你就是想遏制工商業發展是吧?”
朱厚照臉上一熱,悻悻道:“朕是怕百姓餓肚子!”
“少來。”李青淡淡道,“且不說如今糧食産出足夠食用,就算往後糧食減産,且抛開海外糧倉,也不會導緻大規模鬧饑荒。”
“為何?”
“很簡單,民以食為天,繁榮是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,溫飽亦是第一追求。”李青道,“還有,商紳都是逐利的,真到了那時,不用朝廷主張他們也會自發種糧,不是嗎?”
“待到那時,怕是暴亂已起了!”朱厚照反駁。
李青默了下,歎道:“悲觀看待問題并不為錯,說實話我也是個悲觀的人,所以……海外糧倉的設想,已經在布局了。”
“布局?誰在布局?”
“我!”
“你?”朱厚照呆了呆,哈哈笑道:“你臉真大啊,哈哈哈……不行了,太好笑了……”
他樂不可支……
李青沒笑,隻是靜靜地看着他。
好一會兒,朱厚照似是笑夠了,又似乎有所忌憚,緩緩收起笑意,淡淡道:
“你不用為了安撫朕說這種話,放心,朕自然知道如此牽扯甚大,不會胡來的,此事朕會從長計議。”
李青呼出一口氣郁之氣,沉靜道:“任何人都無法違逆時代潮流,你也不行。”
“朕不行?”
“是的!”
“朕不信!”
李青強壓抑着邪火,問:“皇上可知王莽?”
朱厚照一滞,繼而沉默下來。
王莽的事迹他豈會不知?
一頓操作猛如虎,衆叛親離丢人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