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(第9頁)

“這樣說倒不為錯。”李雪兒笑道,“不過我很感激被這麼教育,不然木木讷讷一輩子,又傻又可憐,我才不要呢。”

李青沒再說什麼,提起收拾好的食盒,道:“晚上我就不回來了,你去街上吃吧。”

“我現在還不餓,晚些再去。”

“嗯,走了。”

~

跪宮門的戲碼依舊在繼續,不過,輿..論上卻不再是一邊倒了。

——翰林院出手了!

這些個庶吉士别看是官場新丁,做文章卻一點不差,甚至比朝堂大佬還要好些,相比整日醉心權謀,他們更純粹。

這就好比高考完上大學的人,知識點優于大學畢業後工作多年的人一樣。

做文章這方面,庶吉士真不是蓋的。

其中,猶以庶吉士嚴嵩的一篇《論:賢臣的修養》為最。

洋洋灑灑千餘字,李青看了都說好!

真的挑不出毛病,至少,他自問寫不出來這麼華麗而又務實的文章。

輿..論上不再占據絕對優勢,且在弘治的斡旋下,内閣完全站皇帝一邊,導緻一心想跟新君掰手腕的一群人氣郁不已。

緊接着,馬文升辭職了。

三辭三拒後,辭職了。

馬文升是真想告老還鄉了,即便小皇帝再三挽留,他依舊堅持回鄉養老,都八十一了,本就沒幾年好活,小皇帝也不似弘治,該退了。

他的走,内閣的态度,以及庶吉士的輿..論加持,給了一心想讓新君延續弘治治國理念的一群人沉重打擊。

不待他們緩過來,劉大夏也遞交了辭呈。

他也不年輕了,馬文升的退場讓他也有了急流勇退的心思。

朱厚照強烈挽留,卻仍沒挽回劉大夏的心。

連續兩個重量級的人物離職,讓本就不高的士氣降到了冰點。

同時,吏部尚書、兵部尚書的空懸,也讓諸大佬轉移了目标。

才數日功夫,便沒人跪宮門了,君臣之間的對立大為緩和。

禦書房。

李青、朱厚照相對而坐。

“吏部尚書、兵部尚書你選一個。”朱厚照說。

李青搖頭。

“跟朕就别清高了。”朱厚照白眼道,“朕幫你挑,就吏部尚書吧。”

“太子太師挺好,我不想再擔任其他官職。”李青認真道,“真若擔任尚書,于你于我都不是好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