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關外鞑子進犯大明。”
“打不起來的。”王守仁搖頭,“至少未來十年内,打不起來,保持現狀,隻會更久……”
“原因呢?”
“走私!”王守仁道,“雙方私下走私頻繁,都得益甚大,沒必要打,誰也不想打。”
“那個楊一清不管嗎?”
“這事兒他不好管啊。”王守仁解釋道,“不僅是将領,普通士兵都搞走私,私下交易蔚然成風,如此這般,都得到了實惠,還能緻使邊關安穩……”
王守仁歎道:“邊鎮本就寒苦,将士們軍饷又極其低,閑時還要搞軍屯,說實話,還不如做工劃算呢,若是太過嚴苛,且不說楊一清能否彈壓的住士卒情緒,士氣一落千丈是肯定的,先生,大明的軍隊制度該改改了。”
“這個……”李青有些遲疑,“軍隊不比其他,朝堂可以随便折騰,那些個文官壞歸壞,可大多都還是講規矩的,軍隊可不講這些……一個不慎,可真會炸鍋的!”
“這個我也知道,可一直這麼拖下去,待到積重難返,隻會更糟糕。”王守仁沉聲道,“以前日子過得窮,當兵生活有保障,如今大明富裕起來了,當兵的優勢就沒了,甚至……士卒還不如一些百姓呢,要知道,他們可是要上戰場拼命的啊!”
王守仁歎道:“随着大明持續發展,這種心理落差會越來越大,用先生的話說: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終會到來。
可到了那一天,再想補救可就晚了啊!”
李青一凜:“都這麼嚴重了嗎?”
“呃…,倒也沒有。”王守仁讪讪道,“這不是分析未來嘛。”
“你可吓我一跳。”李青瞪了他一眼。
王守仁撓撓頭,悻悻道:“不過我可沒危言聳聽,當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,且比例越來越低,終會無法忍受。”
“這确實是個問題……”李青緩緩點頭,問:“這些你可有跟皇帝說?”
“還沒,單是讓他暫時放下出兵的念頭,就費盡了口舌,且我還擔心他會反悔,這才急着在你這兒上道保險。”王守仁苦笑道,“少年天子,哪有不愛軍功的啊!”
頓了下,“至于軍隊改革,我還真不敢告訴他,皇上終是年輕,萬一操之過急……後果難料啊!”
王守仁讪笑道:“所以,隻能讓先生發愁了。”
李青又氣又好笑,同時,又有些無奈。
“唉……其實軍隊改革,早在洪武朝時,我就有跟太祖提過,可惜,沒被采納。”李青沉吟道,“貿然動軍戶制度,會動搖大明軍隊根本,可如你所說,軍戶制度不改,持續發展下去,在心理落差的打擊下,明軍戰力會越來越低下……”
王守仁道:“隻要舍得,還是可以适當改變的。”
“提高待遇是吧?”李青笑問。
“對,減輕心理落差,士氣自會緩步上漲,若能保持高水準待遇……”
“大明軍隊何其多?”李青打斷他,“當然了,提升待遇是必須的,可一味的提高待遇,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,還會滋生驕狂……,得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行。”
頓了頓,歎道:“其實軍戶制、屯田制,看似以低成本保障了國家武裝,卻也實實在在限制了軍隊戰力!”
老朱太摳門了……李青心中吐槽。
可話說回來,大明建國之初搞這套,的确切實可行,且也能節省大量開支,隻是随着持續向好發展,百餘年下來,百姓日子好過不少,士卒日子卻無太大改變。
有心理落差,既是情理之中,也是在所難免。
士卒的情緒不可不顧,真若積攢到極限……後果很嚴重!
李青喃喃:“嗯…,還得哄啊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