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廷和附和點頭。
李青看向李東陽。
李東陽道:“若是軍改是改為募兵制,本官亦覺不妥。”
“嗯…。”李青抿了口茶,道:“貿然全面改募兵制确為不妥,若是募兵制,府兵制同時進行呢?”
李青原本也沒想着一下子改了。
那樣太冒險了,會打破穩定的格局,萬一出現狀況……後果不堪設想。
隻是李青沒想到,他剛虛晃一槍,朱厚照就跳大跟了。
“同時進行?”李東陽驚詫。
“不錯!”李青道,“先前在宮裡,謝大學士說我大明有百萬雄兵,事實嘛……大家心裡都有數。”
謝遷臉上一熱,悻悻道:“這話本官承認有失偏頗,可李太師有無想過,若施行兩套政策……會給士卒帶來強烈落差。”
李青搖頭:“若運作得當,并不會。”
“如何運作?”
“結合士卒現有的待遇,在稍稍提高的基礎上,作為募兵制的待遇。”李青說。
劉健果斷搖頭:“這行不通,且不說這為财政帶來的負擔,就算提高一部分怕是也沒人願意……”
他突然不說了。
李、謝、楊三人,也不禁老臉一紅。
士卒的待遇太差了!
李青歎道:“所以啊……明軍戰力才會下滑,若不及時補救,未來會持續下滑。”
楊廷和讪讪提醒:“現在議的是可行性。”
“可行的。”李青道,“待遇提高後,定會有人願意參軍。”
“這麼絕對?”
“當然!”李青笑道,“事實上,大明人口如此龐大,隻要待遇說得過去,豈會沒人願意參軍?
奈何在府兵制的限制下,導緻許多人想參軍卻沒有條件,若是放開……則就不然了。”
“财政開支怎麼說?”劉健皺眉,“誠然,如今大明府庫殷實,本官也不反對在軍事上多花費一些,可總要有個限度,大明有無雄師百萬且不談,可大明供養的士卒,可不低于這個數字多少,再加上募兵制度的花費……一年兩年倒是無妨,十年、百年呢?”
“這确是個問題啊!”李東陽也道,“有好就有壞,一旦财政緊張……李太師須知,軍隊不比其他,官員俸祿可以欠着,軍饷卻不行,除非到了王朝山窮水盡之時,不然,沒有哪朝敢欠士兵軍饷。”
楊廷和道:“在募兵制度下,軍隊對皇帝本人的忠誠度并不算高,若是欠饷嚴重,他們就算不敢造反,也難免不會化兵為匪,禍害百姓,一旦失控……後果難料。”
李青默了下,道:“清理冗員。”
‘嘶!’
好膽!
幾人驚駭,動容,心肝狂跳。
對軍隊清理冗員……你是真敢說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