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5章(第5頁)

頓了頓,“當然,這麼說也有些太傷他們了,京察的執行,不僅有利于京官大佬掌控地方,也有利于皇帝,須知,晉升,降級,罷免,降罪……最後的最後,可都要皇帝親自拍闆才行。”

李青目光灼灼,“這一來,戰場就變了啊。”

“變了……”朱厚照猛如醍醐灌頂,道,“确實變了,京官和皇帝統一戰線,一起欺負地方官。”

“這個比喻很不恰當,不過……意思到位。”李青點頭,“有句話叫:山高皇帝遠。地方上一個芝麻官,撈錢能力甚至都能讓二三品的大員黯然失色,京官品尊而權重,不過,京官遠沒有地方官過得滋潤。

家中是豪族,品級高、權力大的京官除外,他們合法撈錢的能力更強,不過,這終究隻是極小一部分。”

“當然,地方官也會‘上貢’,常見的有冬日炭敬,夏日冰敬;暗地裡還有别的,比如哪裡發生了災情,地方官誇大,朝中有人說話,一唱一和之下讓朝廷多出錢赈災,雙方瓜分盈餘部分……不過總體而言,單從撈錢這方面來說,地方官可操作空間更大。”

李青列舉了一些,見朱厚照面色鐵青,又補充道:

“我這都是基于人性本惡解讀,事實沒這麼糟糕,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,這麼多省、府、州、縣,又怎會沒有賢臣、廉臣?京官之中亦不乏賢良之臣。”

朱厚照籲了口氣,道:“不用安慰朕,官僚腐敗乃曆朝曆代普遍現象,朕哪會不知?”

李青颔首,繼續道:“京察的執行,會挑起雙方的矛盾,并進一步激化矛盾,然,地方官的能量亦是不小,這一來,京官就必須堅定擁護皇帝,唯有如此,才能依仗受命于天的皇權打壓地方官。”

朱厚照道:“可這樣會讓京官變得更加腐敗,甚至剝削地方官,最後把損失攤到百姓身上。”

“說的好。”李青贊了句,道:“的确會出現這種情況,不過絕不會一上來就會這般,至少也會等到地方官深受京官剝削後,才會轉嫁到百姓身上。”

“而這個過程中,京衛武學已然成了氣候,再想反撲也沒了機會。”李青沉吟道,“老規矩,咱們從悲觀角度出發,所以京察執行前,要先把京察制度完善。”

“慢來慢來……”朱厚照擡手打斷李青,“你說的太快了,有些朕還沒吃透。”

李青停下,道:“皇上有何不懂的地方,但講無妨。”

朱厚照整理了下思緒,問:“為何一上來不會那般?”

“欲望是一點點膨脹起來的,剛開始雙方都會克制。非是心善,而是間隙一起,雙方相互不信任,所以起初都不敢太過。”李青解釋。

“确實有道理……”朱厚照沉吟了下,又問,“京官對地方官掌控更進一步,并穩固了權柄,調轉槍頭面向朕,又作何解?”

“這和把損失分攤到百姓身上是一碼事,通過完善制度,盡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。”李青說。

朱厚照深吸一口氣,道:“可能完美解決弊端?”

“任何事都有兩面性,皇上想不擔風險,隻能什麼都不做。”李青道,“況且,京察本身就是約束地方官的有效手段,不是嗎?哪怕沒有京衛武學,亦要想辦法立為永制,不能因噎廢食啊!”

“地方上,朝廷有派巡撫,巡察禦史,本也是在監督啊!”朱厚照說。

李青道:“時間一長,沆瀣一氣。”

朱厚照無言。

“說說你的方案吧。”

“讓犯罪的難度提高,讓犯罪的成本擴大!”李青說。

朱厚照眼睛一亮,追問:“具體呢?”

“三楊秉政期間,他們兼着六部尚書之位,京察時他們一把抓,可現在不一樣了。”李青道,“太上皇定的規矩,内閣大學士不得兼任任何官職,這就給了你可操作的空間。”

“内閣,六部,一分為二!”朱厚照脫口而出。

李青搖頭。

“不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