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8章(第6頁)

“準奏。”

“請皇上開京察,清明吏治!”楊一清在邊鎮待久了,也沒什麼彎彎繞,上來就是重點。

朱厚照一副意興闌珊模樣,好似都忘了啥是京察了,疑惑道:

“什麼京察?”

楊一清拱手道:“回皇上,京察早在太祖時期,就推行過,其目的是為朝廷選拔優秀人才,激勵官員實心用事,規範官場風氣……這是太祖的主張,您……仔細想想?”

“哦~~”朱厚照拖了個長音,連連點頭,“嗯嗯,朕想起來了,太祖實錄上有載京察事宜。”

壞了,這狗日的真要攪動風雲啊……群臣臉色難看。

這一刻,他們對楊一清的恨意,比之李青還旺盛。

無他,誰敢說自己絕對幹淨?

就按太祖定下的規矩,這滿朝公卿沒幾個能逃脫制裁,砍頭都是輕的,非得剝皮實草不可。

以六十兩為限,都不夠一次冰敬,炭敬收的禮。

大明發展至今,國力蒸蒸日上的同時,官員們的灰色收入也多了,同樣的,數額也大了不少。

不過該說不說,無論是寶鈔,還是金銀,其購買力都比不上太祖那會兒了。

真要按六十兩來嚴格清查,那也不用查了,一股腦全剁了,十個裡面有九個半都不冤枉。

‘這個兵痞是瘋了嗎?’

群臣急了。

楊廷和冷眼旁觀,不發一言。

李東陽亦是心驚,他深知若是大搞京察,定會掀起驚濤駭浪,其兇險可比搞募兵制,搞京衛武學要嚴重太多太多了。

“介夫…。”李東陽低低喚了句,示意讓他出班反駁。

楊廷和知道李東陽是為了幫他積攢政治資本,不過,這次他選擇了放棄。

對楊一清,楊廷和戒備心很強,他看得出來,小皇帝對其的偏愛,遠在自己這個老師之上。

今日楊一清自找死路,他不落井下石就夠意思了,又哪裡會攔着楊一清作死?

楊廷和假裝沒聽到。

李東陽無奈,隻好自己親自上。

不過,有人快他一步。

吏部尚書焦芳出班,拱手道:“皇上,臣以為不妥。”

“有何不妥之處啊?”朱厚照迷迷瞪瞪,一副想補覺的模樣,“朕現在困着咧,别賣關子,趕緊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焦芳恭敬應了聲,擡頭,轉過身,哼道:“楊總督可真是全憑一張嘴,完全不考慮這樣做會帶來的後果。”

“有何後果?”楊一清問。

“呵呵……隔行如隔山,李總督身為武将,當好好管兵,帶兵,練兵,而不是來妄言國策。”焦芳不正面回答,直接攻讦,道,“若楊總督能帶好兵,練好兵,軍隊戰力又為何下滑?朝廷又何須額外擴大開支,搞什麼募兵制?”

焦芳也是官場老人了,深谙廟堂權鬥,上來一記抛開問題不談,轉而制造一個新問題,讓楊一清陷入自證境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