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(第1頁)

朱厚照顧不上計較,忙道:“快快,去拿紙筆來,朕還記得住被燒的部分,快去……”

“是是。”劉瑾不敢怠慢,忙去一旁取來卷紙,手腳麻利地研墨。

一刻鐘之後,朱厚照揉了揉發酸的手腕,沒好氣道:“這一張紙是學子三年的努力,若是就這麼毀了,人家直接三年白幹!”

“是,奴婢有罪。”劉瑾既惶恐,又委屈,讷讷道,“皇上,奴婢真沒壞心思,隻是想讓您瞧得更清楚些。”

“行了行了,别哭哭唧唧了,把燭火拿開,朕眼神好使。”朱厚照瞪了他一眼,倒沒再過于苛責,“明日王華他們複審,你去看着些,再發生這樣的事,朕可真要罰你了。”

“奴婢遵旨。”劉瑾稍稍松了口氣,趕忙把燭火移開,再不敢靠近皇帝了。

“真是一手好字啊!”朱厚照王婆賣瓜,看着自己的字啧啧了陣兒,這才察覺名字還沒謄抄上去。

習慣釋然,朱厚照一向隻看有内容的東西,邊上的套話、姓名他壓根沒去看,提筆蘸墨才發現,這篇答卷竟是出自楊慎之手。

“神童生神童啊……”朱厚照感慨,繼而拿起試卷吹了吹,遞給李青,“你看看這個如何?”

李青接過,贊道:“别說,你這字屬實漂亮。”

朱厚照嘴角抿了抿,矜持道:“看看内容。”

“嗯…。”李青低頭審閱……

洋洋灑灑兩千餘字,道盡了輕狂,激進,滾燙……

“盛名之下果無虛士。”李青贊道,“楊慎是個難得的人才。”

雖說楊慎之言過于自我,且也有些幼稚,但并不能否定他的政治天賦,政治大局觀。

要知道,楊慎才及冠啊!

如此年紀,如此才具,如此膽識……假以時日,定可成為國之棟梁。

李青不禁想起昨日李東陽的話:楊慎有頭甲之姿。

确實有!

官場從不缺守舊之人,難得有人不固步自封,勇于向前,自當愛護、呵護。

楊慎并非在誇誇其談,隻是他沒涉足官場,對政治妥協沒有深刻認知罷了。

可若楊慎這樣的人能夠多一些,政治妥協便會少一些。

李青放下試卷,問:“你覺得這份答卷如何?”

“朕很滿意,當得頭甲。”朱厚照亦不掩飾贊賞,道,“以這份答卷的質量,以王華的操守,即便朕冷眼旁觀,楊慎亦不會被埋沒,頭甲闆上釘釘,不過是名次問題罷了。”

李青颔首:“狀元、榜眼、探花,一向都是皇帝定,說直白些,這是皇帝主觀決定的,狀元未必高過榜眼,榜眼未必不如狀元。”

朱厚照沉吟道:“朕若給他個狀元,你以為楊廷和會不會受攻讦?”

“大概不會。”李青輕輕搖頭,“李東陽、王守仁、王華……,乃至在絕大數人的認知中,楊慎都極負才學,名氣早已打響,盛名之下得狀元,符合心理預期。”

李青笑道:“朝廷取士,取的是有能力者,豈可為了避嫌而避嫌?”

“這倒也是……”朱厚照沉吟道,“嗯…,今年這狀元就他了。”

李青含笑點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