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哥倫布,這位被載入史冊的航海冒險家,才剛逝世沒幾年,再比如達芬奇……眼下都還活着呢。
中西方曆史的大碰撞,對李青這個穿越者的震撼可想而知。
同時,他突然明白對方為何如此大方了。
一方面他們真的很富有,有海量的白銀儲備;另一方面他們又真的很窮,窮的隻剩白銀了。
明白了這其中的緣由,李青再看商品價格,反而覺得對方并不是什麼冤大頭,至少,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不是。
有那麼一瞬間,李青都想立即回大明,把大明水師開過來,直接搶算球。
可冷靜下來想想,又覺這不太現實。
太遠了。
且不說這一路下來,大明水師的戰力會下滑多少,單從兵力來說,也不太容易。
若搞侵略則必須上岸,大明寶船的優勢便無從發揮,當然,這還不是最棘手的,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人知道大明,且也知道大明的強大。一旦發動戰争,怕是會促成這裡的統一,單滅佛郎機不算難,可單挑整個歐洲……
太難了。
而一旦陷入戰争泥潭,海上貿易這條路也給堵死了。
發動戰争未免太過不人道,且大明的皇帝,官員,士紳,百姓,也沒有殖民觀念,甚至異常的排斥,根本無法利用戰争收割财富。
思來想去,李青還是覺得利用海上貿易來賺取财富,進而輻射到大明的諸多藩屬國,用賺來的錢收割他們的勞動生産力來的穩妥,有效。
戰争幾乎是一錘子買賣,而海上通商卻可持續進行下去,上百年乃至數百年。
想想後世的世界格局,海上通商都一直如火如荼……
李青不能為了短期的收益最大化,而忽略了長期可持續收益。
還是得把眼光放長遠一些,不能被利益蒙蔽雙眼,變得短視起來……李青暗暗警醒自己。
不過,這一番暢聊帶給他的心理沖擊,仍是久久無法平息。
哪怕大明依舊無敵,李青仍生出了一股急迫感,危機感……
競賽已經開始,大明又豈能不參與?
收割西方财富的計劃,不能再拖延下去了,得盡快提上日程。
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,大航海時代的浪潮徹底掀了起來,大明必須摘得魁首!
……
好一番交流之後,國王似是又餓了,熱情邀請他們回去繼續享用美食,李青雖也有些餓,卻仍是排斥。
不過,念在對方如此坦誠,且毫不藏私的份兒上,李青還是給了個面子。
期間,李青對宴席文化也進行了一番問訊,得知眼下這般都是節約後的禮節了,時間線往前推,宴席都是好幾天,期間不能離席,就在席位上邊吃邊吐……
如今他們不但節約了,還注重衛生了,都是下半場才邊吃邊吐,且也沒人在宴席上随地大小便了……
對此,李青很無語,非常無語。
可也不得不承認,确實大為進步。
好在這一番暢聊下來,宴席也到了尾聲,沒多久天就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