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楊卿以為多少合适?”
“一次性獎賞紋銀三百~五百兩,餘下的在保護期階段,每年分萬分之一的專利得益。”楊廷和說。
“這也太少了吧?”楊一清皺眉。
楊廷和卻道:“是少,可如此卻能保證讓具體人得益,多了,錢就到不了他們手上了,這個錢要保證對商紳來說不值一提,且對具體人來說是個相當可觀的收入,如此,才能調動最大程度上的積極性。”
“這樣做,最起碼真正的發明創造者,能分到數百兩紋銀不是嗎?”楊廷和道:“須知,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,商紳才是投資最大的一方,最起碼食宿、工錢,他們總要負責兜底吧?
給得多,看似保護了具體發明人的利益,卻會出現大量的冒名頂替者,真正的付出者很難得到應有的報酬,給得少,則就提高了犯罪成本,富紳不會為了一點小錢,去千方百計的糊弄朝廷,因為後者的成本更大。
說到底,這事還是要靠富紳,靠這些有錢人帶動。”
李青認同楊廷和的說法,颔首道:“千裡馬常有,伯樂卻不常有。”
楊一清想了想,不再多說。
“本官也有一個問題。”楊廷和道,“這項國策看似不起眼,實則影響深遠,具體到哪個部門來拍闆很重要……”
“朕親自拍闆!”朱厚照搶答。
楊廷和一呆,嘴角抽搐半晌,拱手道:“皇上英明。”
皇帝都這麼說了,他還能咋說?
細想想,皇帝拍闆也沒什麼不好,一來,如此更有利于朝堂平穩,二來,以他的權勢地位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皇帝對他亦是倚重,他可以從皇帝這裡過渡話語權,達到自己的政治抱負,且從長遠來看,這種模式更健康合理。
楊廷和同意,楊一清更是沒意見。
…
大方向上達成一緻,接下來就是具體細化的專利保護法了。
其實古人的思維并不僵化,隻是時代局限下,有些事情想不到,可隻要提出來,他們立即就能想出應對之法。
尤其是像楊廷和、楊一清,這種高居政治權力中心的政治家。
設置審查機構,刺激發明創造的動力,推動新型事物的應用……
從上午聊到中午,又從中午聊到下午,直到申時時分,四人肚皮咕咕直響,方才告一段落。
楊廷和道:“皇上意欲何時推行這項國策?”
“這次你确定不會有人反對吧?”
“肯定不會!”楊廷和笑道,“得利的一方,又豈會反對?”
“再推敲一番細節,待其完善之後,就開始運作。”朱厚照說,接着,淡淡道:“最近百官跟夏家走得過近了,皇後還沒生呢就搞這套,呵呵……,回頭你倆知會一下,誰再與外戚密切往來,朕可要挑他毛病了。”
二人起身行禮,道:“臣遵旨。”
“嗯,今日就先到這兒吧。”朱厚照也站起身,朝李青道,“明日早些進宮。”
“遵旨。”
朱厚照微微颔首,轉身往外走。
“恭送皇上。”
三人長揖,待皇帝走後,才直起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