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皇帝的性格和表現來看,這種事他是完全做的出來。
楊廷和府邸。
衆大佬雲集,包括楊一清。
所有人臉上都寫滿了嚴肅。
以目前的局勢,皇帝真若強行親征,他們是攔不住的,當今皇帝可不是弘治,他們就是跪死在宮門口,皇帝也不會有所動搖,這一點,在長達十餘年的君臣相處中早已顯現。
在三廠一衛朝廷鷹犬的高強度壓制下,皇帝完全可以一意孤行!
一想到正統年間發生的事,他們就心情沉重,于公于私,這些人都無法接受皇帝親征。
沉寂的氣氛被楊廷和打破,老楊頭歎了口氣,道:“都說說吧,能避免盡量避免。”
楊一清緩緩開口道:“以皇上的性格多半是想出征的,不過,皇上對本官明言過,絕不會禦駕親征,諸位也不用過分憂慮了。”
頓了頓,“這場仗必須打,否則鞑子必然變本加厲,繼而假戲真做,事實上,眼下就是鞑子進犯我大明的試探,諸位大人以為如何?”
衆人無言。
楊廷和直言道:“楊大學士戍邊多年,對兵事的理解自優于我等,本官也表個态,我本人是贊同朝廷出兵打擊宵小氣焰,然,當下重點并不是出兵,而是皇帝是否會一意孤行的禦駕親征!”
“昔年正統朝的事……絕不能再次上演。”楊廷和嚴肅道,“一旦舊事重演,朝廷體面何在?藩屬國會如何看?當今局勢,萬國交流愈發密切,甚至已經在和萬裡之外的西方諸國做貿易了,這會嚴重降低大明的威懾力,甚至會讓人生出不臣之心。”
楊廷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其他人也紛紛跟進。
不可否認,這些人多有私心,可真正遇到重大事情,還是會着重考慮國家利益!
簡而言之,他們沒表現出的那般好,可也沒那麼壞。
楊一清見他們都同意出兵,心情一下子就輕松起來,緩聲道:
“皇上的性格,想必諸位都明白,我等越是咄咄逼人,他的抵觸心理就越強,皇上已經明言過不會親征,我等若還是頻繁上疏,隻怕會起反效果。再者,天子金口玉言,皇上還未在重大事情上失信過。”
“沒有失信過不代表不會失信!”楊廷和沉聲道,“如此重大之事,不可不預防!”
兵部尚書王瓊沉吟着開口道:
“本官贊同應甯大學士之言,上疏不可行,當下皇上并未表現出強烈的親征欲望,且皇上最煩的就是臣下沆瀣一氣教他做事,還是不要上疏的好。”
楊一清輕笑點頭,看向楊廷和,道:“本官以為一動不如一靜,楊首輔以為如何?”
在場之中,他是最輕松的一個,因為他有殺手锏,皇帝真若一意孤行,便飛書金陵。
李神醫明确表示過,他從金陵趕赴京師,隻需十日功夫。
即便皇帝親征擋不住,可親征準備工作總要的,畢竟……皇帝親征可不是小事,他這個前三鎮總兵,拖延到李神醫到來還是輕而易舉的。
楊廷和卻道:“若一動不如一靜,那今日也沒有聚在一起的必要了,不是嗎?”
楊一清眉頭微微擰了擰,問道:“楊首輔有何高見?”
“上疏!”
楊廷和道:“當然,你的擔憂不無道理,我們不能以不能親征為借口上疏,卻可以以其他方式。”
“比如…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