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咱倆不一樣,你的人生太長太長,而我……咳咳,心态上不一樣,看待問題自然會有所不同。”朱婉清笑道,“主要是你太患得患失,許多時候無法旁觀者清,非是你不夠理智,不夠智慧。”
李青陡然酸楚,愈發患得患失了,“時間還有,還長,可要好好的。”
“哎,好好的。”朱婉清嗓音溫和,用哄孫子的口吻說。
~
楊府。
衆大佬雲集,臉上寫滿了焦急,衆人腦袋上都頂着三個字——怎麼辦?
“楊首輔,你拿個主意啊!”随着一人開口,其餘人都把目光移向楊廷和,眼中滿是懇切。
楊廷和沒有推脫,更沒和稀泥,當仁不讓的開始分析局勢,大包大攬。
“不能等了,應甯你知兵事,皇上具體去了哪兒,你知道吧?”
楊一清也沒打太極,直接道:“宣府!”
“那好,你盡快趕赴宣府,能勸回皇帝最好,如若勸不回來,也不能讓他親臨戰場!”楊廷和道,“我以内閣首輔的名義調度你。”
“好意心領。”楊一清道,“我也是内閣大學士,這是我的本分,無需楊首輔全權攬責。”
說實話,楊一清對官僚主義濃郁的楊廷和感觀很差,不過,今日他卻有所改觀——楊廷和是能扛事的!
其他人聞言,不由得面色讪讪,卻不敢過多發言,仍以求助的目光看着楊廷和。
楊廷和感激的看了楊一清一眼,深吸了口氣,繼續道:“皇上性格諸位也知道,他若不回來,應甯也沒辦法。京師這邊,我們要做好皇帝長期不在京的準備。”
王瓊見連個人吱聲都沒有,汗顔的同時也有些惱火,于是開口道:
“本官是兵部尚書,法理上比内閣大學士更有資格去勸皇上回京,本官願與楊大學士同往,罷官也好,降罪也罷,便是惹得龍顔大怒,也要勸得皇上回京!”
楊一清、楊廷和異口同聲:
“一個人去就好,去多了,隻會起反效果!”
兩人都知道小皇帝的性格,人多反而會壞事。
楊一清道:“我跟皇上更親近些,這事還是我來為好,且戰鬥若持續擴大,還需仰仗王尚書積極籌措軍需,你不能離開京師。”
“應甯所言極是。”楊廷和颔首,道,“事不宜遲,要不應甯你……?”
“我這就去。”楊一清也不廢話,起身就往外走。
衆人忙起身相送,滿含不舍、欽佩、敬重……,搞得楊一清頗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感覺……
臨走之際,楊一清湊近楊廷和,耳語道:
“我已飛書李神醫,他若來京,你與他說明情況。”
…
第125章
孰不可忍
楊一清去了邊關,楊廷和頂在前面大包大攬,激蕩的朝堂逐漸趨于平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