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挺長。”李青給了個中肯的評價,繼而道,“玩玩也就得了,可别沉迷其中誤了大事。”
“你看你……幾句話就離不開政事,聊一些沒有營養卻輕松愉悅的話題不好嗎?”朱厚照道,“難得偷閑,别這麼嚴肅嘛。”
李青:“……”
他習慣了,實在無法與跳脫的朱厚照處在同一頻道。
“來,讓我給你把把脈。”
“又來?”朱厚照無語道,“我就那麼嬌弱嗎?”
“又少不了你一塊肉……”李青不由分說地拉過他胳膊,開始号脈……
良久,道:“往後身體若有不适,第一時間寫信給我,記住了。”
朱厚照笑嘻嘻道:“信往哪兒寄送呢?”
“……你知道。”
“我怎麼不知道我知道?”朱厚照一臉懵,“我知道什麼?”
沒辦法了,李青真的忍不住了。
…
“混賬東西,欺我太甚!”朱厚照整理着淩亂衣領,憤憤不平……
~
似是受了朱厚照影響,李青心情輕快了不少,閑庭信步,淡望雲卷雲舒……
大明國力依舊保持蒸蒸日上,朝廷财政每年都是正收益,眼下鞑子也消停了,放眼望去,找不到一個對手。
非是自滿,而是事實。
當然,李青從未小觑過海外諸國,對海外他始終保持着警惕心。
佛郎機的那套殖民發展策略簡單粗暴,卻非常有效,雖說終遭反噬,可也能快速推動發展。
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海外諸國人口普遍較少,少有少的好處,隻要遇到合适的契機,就能迅速推動大變革,甚至迅速騰飛。
這個優勢是大明不具備的。
大明太大了,封建君主制度也存在太久了,誠然,這種制度仍遠遠領先于海外諸國,可推動大變革的難度也變得很大。
因為大明是有序的,而海外諸國大多是無序的,混亂往往更有利于推動變革。
當然,靠混亂推動變革的代價也很大。
李青不想走那條路,不想經曆山河崩碎再破而後立,不過……他對未來依舊充滿信心。
全球經濟已啟動,隻要運作得當,大明會以平穩的方式過渡到下一階段,且在過渡的過程中,還能一直保持領先姿态……
“李先生。”
李青腳步頓了下,扭頭看了眼,輕笑道:“是楊大學士啊,邊走邊聊吧。”
楊一清走上前來,與他并肩而行,“此戰之後,邊關至少安穩二十年,皇上雖冒險了些,結果卻是極好的。”
楊一清面露欣然,道:“中原王朝之患多自北方來,眼下北方不僅威脅不到大明,就連侵擾都做不到,你我能在這個歲數看到這一幕,實乃一大幸事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