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。”朱厚照伸了個懶腰,道,“休息得差不多了,開始幹活吧?”
“傷殘士卒的安置事宜?”
“是的。”朱厚照歎道,“戰争真的過于殘酷了,經此一戰,我感觸良多啊……”
李青欣慰一笑:“你能如此,這一趟就不算白來。”
“本來就沒白來好不,如此戰果,足以證明!”朱厚照不滿道,“說些好聽話能要了你的命怎地?就看不慣你這姿态……”
李青左右瞧了瞧,護衛就在不遠處,不由暗歎:是他們救了你!
…
經統計,因戰鬥緻傷緻殘者,總數多達四千餘人,包括宣府、延綏、遼東的援軍。
朱厚照讓他們都留在了大同,以便統一安置。
大同是九邊重鎮,可也不需要這麼多人來維護、保養各種器械,再說,這方面的事都有人在做了,可以安排一些人進入,卻安排不了太多。
一個蘿蔔一個坑,為了安置這些人,将其他人擠走,隻怕也會平生事端。
李青、朱厚照、王勳經過商議,決定采用以工代養的方式。
在王勳的建議下,朱厚照拍闆建瓷窯。
都是大老粗,織造類的活計他們做不來,瓷窯就相對簡單許多,除了關鍵步驟需要老師傅,如淘土,分割瓷泥……這些簡單類的工序,經過培訓的士卒們完全可以勝任。
當然,除了工錢之外,還有額外補助。
李青還給這補助起了個名字——恩養金。
接下來,就是選場地、建瓷窯,招技術型人才……
在李青的建議下,瓷窯建在了軍區附近。
大同駐軍這麼多,瓷窯建起來自然快,才半月光景,就給建的差不多了。
官窯老師傅還沒到,迫不及待的朱厚照便讓代王先找來一些老師傅,不為别的,他先過過瘾。
代王自然不敢忤逆,很快就把人送來了,隻求皇帝趕緊走人,别在大同溜達了,他害怕……
數日後,
威武大将軍杯,威武大将軍盆,威武大将軍罐……相繼出爐。
那賣相……簡直了。
李青都沒眼看,朱厚照卻樂此不疲,洋洋自得道:“我燒的瓷器乃無價之寶。”
确是如此,不僅王勳、江彬等一衆将領眼饞,就連代王都派兒子來讨賞,既奉承了皇帝,又得到了實惠……
朱厚照頗為大方,連千戶都有份兒,玩得不亦樂乎……
又半月後,戶部款項到位,朱厚照這才去了一身泥巴,開始論功行賞……
當然,朱厚照還是有品的,把借代王的錢給還了。
該賞的賞完,官窯的技術型人才也到了,朱厚照又幹起了沒品的事,親自為作坊題名——鎮國公窯!
李青扶額,勸了又勸,才讓朱厚照不情不願地改為正德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