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青含笑點頭:“那就這麼定了,今兒大雪,明日我就進宮。”
“如此最好不過。”楊一清目的達到也很開心,“楊某告辭。”
李青跟着起身,“楊大人慢走。”
送走楊一清,李青也沒心情再躺回被窩了,剛好木炭燃上了,又有新鮮羊肉,索性架上鍋涮起了羊肉……
次日,李青進宮說了楊一清的事。
他沒有隐瞞,連同簡化字推廣也一并說了。
朱厚照答應的很爽快,一來,他也想在走之前做些實事,二來,他想走還要依仗李青,自不會反對。
至于簡化字之後會帶來什麼影響,朱厚照就不操這個心了,總之……
無所謂,李青會負責!
……
半月後,朝廷推出了一項政策——
正德十六年起,奏疏需參照《繁簡字典》,以簡化字書寫!
五百餘字說多不多,說少不少,群臣自然是有怨言的,不過楊首輔一向夠意思,加之隻是書寫奏疏時用,并未波及到其他方方面面。
他們不爽,卻也沒太大抵觸。
推行簡化字的第一步,總算是邁了出去。
嚴格來說,這并不算普及!
不過李青覺得也挺好了,正如楊一清所言,官員用簡化字,讀書人便會效仿,久而久之,自然而然。
……
不肯接受治療的紀氏狀态一天比一天差,不過,李青還是給開了藥,盡到了醫生的責任,至于病人如何選擇,那他就無法幹涉了。
邵氏李青也給瞧了,确實瞎了,不僅瞎了,離大限亦不太遠,估摸着也就一兩年的事了。
與紀氏不同,邵氏身體沒病,反倒是精神……出了點問題。
想想也正常,丈夫故去,獨守深宮,兒子遠在藩地,到了暮年又喪子……所幸問題不大,遠未達到精神病的嚴重程度。
隻是瞧着怪可憐的。
怪隻怪……歲月催人老啊!
畢竟,朱見深都走了那麼多年了……
邵氏、紀氏都到了古稀之年,在這時代稱得上長壽了,都快夠得上喜喪了,沒什麼可惋惜的。
李青也挺能理解紀氏的選擇。
行将枯木又一身病症,丈夫、兒子早早逝去,唯一的大孫子又不着調……确實是種煎熬。
……
臘月二十三,小年這天,紀氏殡天了。
臨終之際,朱厚照附在她耳邊,告知了自己有兒子,她有重孫子的事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