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7章(第10頁)

初見楊慎

接下來,話題全都是圍繞着如何迎接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後展開,君臣各執一詞,争得不可開交。

沒聽到朝政方面的事,李青有些失望。

不過從這朝堂辯論來說,朱厚熜大抵還是要妥協。

平心而論,在這事兒上楊廷和等人着實過分了……

小院兒。

李青躺在床上發散思維,分析着其中利弊。

毫無疑問,小皇帝現在被掣肘極大,可這并不能說全是壞事,在沒有接受過太子教育的情況下,朱厚熜一個不滿十五歲的藩王世子真若唯我獨尊,弊處反而更大。

但,臣子太過強勢也不好,且不說喧賓奪主會導緻皇權旁落,過大的權力也會滋生極大腐敗。

如此下去,情況隻會比弘治朝更糟糕!

弘治雖對臣下寬容放縱,可權柄還是握在手裡的,群臣有敬畏心,不敢過于跋扈,雖貪婪,卻也有度,且懾于皇權的他們,也都努力做事。

可朱厚熜不行!

因為他沒做過皇太子,沒能給人留下上位者的觀念。

而一旦沒了制約,人心中的‘惡’便會瘋狂滋生,繼而一發不可收拾。

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不然,朱厚照不計後果的撥亂反正将徹底做了無用功,甚至……比正統前期,三楊秉政期間還要嚴重!

說到底,大明還是在封建王朝時代,皇權不能被削弱太厲害。

至少,現在還不是削弱皇權的時候……

李青幽幽道:“看來還是得從楊廷和身上做文章啊!”

對于楊廷和,李青并不十分讨厭,他專權不假,可也确是個幹才,能做事,也肯做事……

不僅是李青,朱厚照、楊一清,對其也有同樣的評價。

以目前局勢而言,大明需要楊廷和,也離不開楊廷和。

别看朱厚熜是皇帝,可這偌大帝國的運作,幾乎都靠着楊廷和在斡旋。

念及于此,李青不禁感慨:當初老朱廢除宰相制的時候,可有想過會有今日?

地位上,品級上,内閣大學士根本沒法跟宰相比,可實權上……内閣大學士比之宰相不遑多讓。

單就是如此倒也還好,問題是廢除宰相制之後,君臣則就站在了對立面。

以前君權、相權,看似相互制衡,實則是統一戰線,說難聽點兒,就是穿一條褲子。

可自從廢了相權之後,君臣的和睦被徹底破壞,再無挽回的可能。

若有鐵腕皇帝在位自然萬事大吉,若是軟蛋皇帝……則就不如保留相權來的和諧。

唉,曆史洪流滾滾向前,哪怕洪武大帝,在其面前也顯得渺小……李青撣了撣衣袍,又照了照鏡子,動身趕往楊府……

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