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3章(第2頁)

頓了下,看向朱婉清,道:“别忘了,你答應過他,要代他好好活下去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朱婉清落寞點頭。

李青歎息,默了許久,道:“我先回去了。”

時光不會因為任何人、任何事改變,生活依舊繼續,日子照舊一天天的過着,清晨,朝陽升起,傍晚,日落西山。

一日又一日,

二十七日之後,擡棺人擡起棺椁,從永青侯府出發,伴随着送葬隊伍趕赴墓地。

其實,正常來說,李宏這等人物都是等朝廷旨意過來,再借着朝廷名義大操大辦,不過,李宏素來不喜鋪張,李青、朱婉清也覺得沒必要顯擺,便按常規流程走了……

自李浩起,往下孫子輩、重孫輩,但凡會走路的男丁,皆披麻戴孝,全程送葬。

人很多,李青遠遠墜在隊伍後面,隻聽到滿耳的唢呐,隻看到漫天的紙錢……

入土,封土……

兒子就這樣去了地下。

~

京師。

朱厚熜收到南直隸呈送進京的奏疏。

他倒沒什麼感覺,畢竟……他都沒見過永青侯,不過,對于永青侯李家的了解,他倒是門清。

無他,李家的能量太龐大了。

地位上,永青侯兼前水師總兵官,商業上,朝廷的遠洋貿易,永青侯一家供給朝廷的商品,就占了總額的近三分之一。

永青侯一家,頂得上其他所有民間商品的供給總和,甚至……都快趕上朝廷各項專營加在一起了。

如此龐大的财力,朱厚熜可不敢怠慢,他算過,光是李家每年間接為國庫輸送的銀子,就高達百餘萬兩。

一年百餘萬兩……

這麼能創收的員工,老闆又豈會冷落?

便是再如何吝啬,最起碼也得評個‘優秀員工’不是?

再者,大明的财力來源正在往海上靠攏,如此一來,就更加突出了水師的重要性,作為大明第一任水師總兵官,皇帝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隆恩,朝廷亦要給其足夠的尊重。

朱厚熜為防扯皮,甚至都沒開朝會,直接大包大攬,從追封,到谥号,他一個人完成,再以中旨頒布,且讓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,親自去宣旨……

追封上柱國,追封建國公,谥号:武毅。

此外,朱厚熜還親自寫了悼詞。

如此排場,朝中百官除了羨慕,就是嫉妒了,試問這般殊榮,有誰能不動心?

這時代的人,對身後名的看重不是一般的強烈。

可不管是羨慕,還是嫉妒,卻也不好挑理兒。

上柱國的确讓人眼熱,可永青侯生前執掌天下水師,且大小軍功無數,死後追封上柱國沒什麼不合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