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當然了,這也是雙方都妥協的結果。”楊廷和苦笑道,“可若是矛盾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……禮制可是臣子掣肘皇帝的最好手段,又豈會棄而不用?”
李青緩緩點頭,陷入沉思……
第42章
誰動了太宗的永樂大典?
許久,
李青道:“除去個人情緒,單就認爹這件事,你如何作想?”
“當然是繼嗣!”楊廷和想都沒想,“皇上的皇位來自孝宗、武宗父子,自然要以大宗為主。”
見李青微微皺眉,楊廷和道:“莫說皇室,就是民間也沒有這麼幹的啊!”
在此之前李青覺得過分,可經幹兒子之事,李青對這時代的這事件,有了清晰認知。
看似過分,實則合乎情理,至少符合當下的價值觀!
李青暗暗一歎,問道:“你希望誰赢?”
“我希望……這沒意義。”楊廷和微微搖頭,“以皇上的性格,以皇上的多智,他輸的可能性極小,甚至不存在。”
“哦?”李青詫異,“你就這般看好他,覺得他一人能單挑群臣?”
“倒也不是……”楊廷和苦笑,“你知道的,皇帝被逼急了,可以掀桌子!”
李青怔了怔,苦歎道:
“真要是走到那一步……隻能說,全是輸家啊。”
楊廷和對這話十分贊同,可他卻很悲觀,喃喃道:
“不滿情緒憋悶太久了,爆發是早晚的事,君臣之間誰都不會讓步,誰都有不讓步的理由……便是先生你入朝,同樣無法阻止,這是必然的事,你能做的也隻有善後而已。”
李青沒有辯駁,因為這是事實!
于皇帝而言,身為皇帝豈可受臣子擺布?
于臣子而言,大明的官夠苦逼的了,好不容易遇上了翻身機會,又豈能放棄?
如此情況,除非一方大敗,否則難以收場。
可無論誰勝誰敗,于大明社稷而言都非幸事。
然,這矛盾沖突根本無法調解,更讓他頭疼的是,他根本不知該幫誰。
幫皇帝?
在這注重禮法的時代,輿情必定鼎沸到無以複加的地步,甚至會成為大明君臣關系的轉折點!
幫群臣?
一旦嘗到甜頭,他們勢必變本加厲,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樣深遠!
李青擡手捏了捏眉心,道:“我覺得……矛盾爆發的時間點,大緻會在你退養之後,你以為呢?”
楊廷和颔首:“大抵如此了。”
“這樣,你退養之前給我去封信。”李青将金陵小院的地址告訴了楊廷和,叮囑道,“先給我寫信,再行辭官之事,次序不可錯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