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個……”楊廷和想了想,搖頭道:“臣以為不太像,這些雖也是手抄版本,卻沒傳言中的那般精緻,細節處不難發現瑕疵……”
頓了頓,“永樂大典正本在太宗遷都時被焚毀,估計這些是太宗想再行抄錄,但又覺得耗費錢财,故才剛開始就結束了。”
這話的潛台詞在場之人都明白,朝廷都定了性,怎能自打嘴巴?
再有……這極小一部分的手抄本确實不夠精緻。
朱厚熜颔首:“楊卿高見,定然如此。”
其他人也露出恍然之色,“皇上聖明,楊大學士言之有理。”
朱厚熜笑笑道:“既然這樣,那就不用理會了,繼續抄錄完整的嘉靖副本便是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朱厚熜微笑目送一群人離開,重新靠回椅背,輕輕道:
“是他偷的嗎,他一個連榮華富貴都能輕易放棄的人,又怎會打大典主意呢?不能吃,不能喝,都不能見光……”
喃喃半晌,朱厚熜幽幽歎了口氣,“但願是他偷走的,這樣……至少永樂大典正本無恙。”
呼~
“來人!!”
“皇上有何吩咐?”殿門口侍候着小太監走進來上前,躬身行禮。
“召李信李鎮撫使進宮。”
~
李信受召而來,心中頗為納悶兒,他到現在都還沒搞清楚皇帝讓他進京幹嘛。
薅羊毛?
貌似一道旨意便可,犯不上再讓他跑一趟。
難不成皇帝忌憚李家?
也不太像,真若忌憚李家,就不會這般和和氣氣了,怕是一籮筐的罪狀都擺到自己面前了,更不會把自己晾着不管……
“微臣參見吾皇萬歲。”
“呵呵……免禮。”朱厚熜笑道,“這幾日朕比較忙,除政務外,還有武宗實錄、嘉靖副本……這一忙起來就愛忘事,愛卿這些時日可還習慣?”
李信能咋說?自然是:“皇上日理萬機,臣挺習慣。”
頓了下,“還請皇上吩咐,臣定不負皇上栽培。”
潛台詞:有旨意就下達吧,别再拖了!
雖說南直隸風平浪靜,但作為水師二把手,離開日久總歸是不好的,兩地相距這麼遠,路上耽擱的時間可不短。
“上次愛卿說對曾祖李青的事迹很是了解,不妨與朕說說。”朱厚熜微笑道,“朕登臨大寶不久,許多方面都還有待精進,你曾祖輔佐過英宗皇帝、中宗皇帝、甚至憲宗皇帝,朕想通過你曾祖觸類旁通。”
李信滿腦袋問号:你是皇帝唉,還得向我家曾祖學習?好吧,我家曾祖确實夠牛……。
這理由倒也說得通,不知怎地,李信就是有種别扭感,總覺着……皇帝不懷好意。
“皇上想知道哪方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