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彰顯清廉,羊房夾道一帶的胡同巷弄,以及寺廟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。
久而久之,就成了傳統。
朝廷作為統治者,自也有意彰顯官員正派作風,推波助瀾之下,這一帶都成官員進京的‘招待所’了。
時至今日,羊房夾道已然是外表破舊、内裡豪華,隻是不親自住進來,外人無從而知。
朝廷上下心知肚明,可誰也不會說出來,讓百姓非議。
至于以此賺錢的主家,就更不會,也沒膽子洩露出去。
可落在百姓眼中,則就成了另一副‘畫面’了。
漢文化奉行‘财不外露’,這點,跟西方諸國有着明顯不同!
當初李青、唐伯虎看到的富人、窮人混在一起生活,甚至瘋狂炫富的場景,在大明根本不會發生。
事實上,自陳勝吳廣喊出那句“王侯将相,甯有種乎?”的口号之後,華夏就真正意義上脫離了奴隸制度。
吸取教訓的漢王朝,第一次開始了‘折中’。
有了與民休息,有了輕薄徭役……
這也是漢文明先進于西方的體現之一。
可李青覺得還不夠,很不夠。他之所以緻力于普及教育、開民智,就是為了第二次‘折中’,讓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再次中和……
“铛铛铛……”
黃錦敲響房門,喊道:“永青侯在家嗎?”
少頃,門‘吱呀’打開,李家小厮冒出頭,“您是……?”
黃錦身邊也沒個人,隻得将身份完全報出,畢竟,裡面的永青侯可不是一般的勳貴。
“咱家黃錦,司禮監掌印,奉皇命來召永青侯進宮。”
跟随進京的李家小厮顯然是受過‘培訓’的,當即行大禮,“小的見過欽差大老爺,欽差老爺快請進……”
李浩聽到動靜,忙也走出房間,大老遠便喊道:“臣李浩,恭請聖安。”
“聖躬安!”黃錦本能的挺胸昂頭,鼻孔朝天,再平視時,對方已然笑呵呵的緩步走來。
黃錦撓撓頭,心道:他跪是沒跪啊?
剛想說什麼,黃錦突然一呆,繼而失驚道:“怎麼是你?”
李浩卻是知道黃錦身份,早前在連家屯陪青爺過年時,他就知道了。
他笑吟吟的拱拱手,道:“黃公公,好久不見啊!”
黃錦僵硬的還了禮,仍是心頭震驚,道:“你是永青侯?”
李浩哈哈一笑,反問道:“怎麼,不像嗎?”
“确實……不咋像。”黃錦讷讷點頭,胖臉滿是震撼,心道:原來李沒品的背景竟是這般大,難怪牛裡牛氣……
黃錦有些釋然,可緊随而來的更多疑問,又讓他皺起粗短眉頭。
李浩沒給他浮想聯翩的時間,問道:“黃公公這個大忙人親自過來,是帶了聖意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