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1章(第6頁)

李青忍俊不禁,朝他背影喊道,“先漱漱口,一股子藥味兒,讓你主子知道了還不得郁悶死?”

“咕噜噜……噗……”

~

二人一起進宮,黃錦去了乾清宮,李青則去了文華殿。

面對李青的監督,内閣幾人倒是難得的好脾氣,稱得上相當配合,票拟好的奏疏,直接送到他臉上。

看,随便看,可勁兒看……

那叫一個大度。

李青自不會客氣,在此過程中,一封來自大同邊軍将領的奏疏,引起了李青注意。

上面倒沒有了不得的内容,隻是提及了一個相對強大的鞑靼部落,願意付出更高價碼購買朝廷的茶葉,鐵鍋,棉麻等物資。

自被驅除中原之後,他們就又過上了苦日子,太祖、太宗之後,若非有一個穆卓兒,他們早就全面崩盤了。

苦心經營數十年,終于養回了一些元氣,結果正統年間那一戰,數十年的積累一朝崩碎。

随着穆卓兒的故去,鞑靼再難擰成一股繩,直到鞑靼小王子的出現……

結果遇上了不着調的正德!

朱厚照的‘不拘一格’,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,本就不富裕的鞑靼,經應州一戰之後,别說心氣兒了,可謂是連脊梁也給打斷了。

如今不得不靠着與大明茶馬貿易,艱難度日。

李青看完奏疏,朝張璁問道:“張首輔,如今我大明與鞑靼的茶馬貿易規模,可有擴大?”

“李國師是指……?”

“與宣德朝相比。”李青說。

見張璁幾人一臉怪異,李青呵呵笑道:“皇上封我做國師,我豈能不去了解列祖列宗的實錄?從太祖至武宗,我不說盡數了解,可也知道個大概。”

幾人恍然。

張璁說道:“比之宣德朝自然是擴大了不少,草原上也是有好東西的,如馬匹,耐力十足,比咱大明的馬要皮實不少,也更扛寒冷,還有藥材、皮草,如人參、貂皮……無論是自己用,還是加工之後銷往海外,都大有賺頭。”

頓了下,“皇上英明神武,雖較之正德朝又擴大了些茶馬貿易,卻始終保持克制,不給其勢大的機會。”

桂萼接言笑道:“哪怕如今草原已不能威脅大明了,咱們每年冬季仍會去草原上放一把火,好讓他們過一個暖冬。”

言罷,内閣幾人都呵呵笑了起來,笑得慈眉善目,笑得悲天憫人。

李青受其感染,也不禁失笑。

就目前而言,這是敵人,對敵人,就該心狠手辣。

不過,

是否可以嘗試收歸草原呢?

或許眼下還不到時候,可已經具備謀劃的條件了。

中原王朝的禍患曆來多源自北方,尤其大明朝以驅除鞑虜立國,對北方勢力的痛恨猶勝之前。

這些個文人對其的厭惡猶勝武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