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苦嗎?
悲苦!
愛人,親人,摯友……一個又一個離去,唯他長存,怎能不苦?
習慣嗎?
不習慣!
怎能習慣?
扶大明百餘年,這背後的辛酸與苦楚,誰能體會?
他不是天生的智者,更不是天生的政治家,他的智慧,他的權謀,不過是時間長河酷刑之下的一點點回饋
他隻是個道士啊……
第206章
這次真不行了
永青侯府,藏書閣。
李青對照着目錄,不時拿出一冊《永樂大典》翻閱,希冀能找出針對朱婉清的醫治之法。
《永樂大典》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,自然涉及到了‘醫學’,且還不少。
在此之前,李青雖偶有翻閱,卻從未如今時這般,如此系統的汲取醫道知識。
現在,他是實在沒别的招兒了,平生所學幾乎都用上了,效果卻是越來越小……
不是李青醫術不行,而是再如何高明的醫治之術,都有一個限度,亦會不可避免的出現‘疲勞’情況。
一招鮮,吃遍天,在醫術上不具普适性。
再高明的藥方,病人長期服用,也會出現耐藥性。
換之真氣、針灸,亦然。
一冊,一冊,又一冊……
李青潛心苦讀《永樂大典》,比之寒窗苦讀為科舉奮鬥的士子,更有過之,然,努力未必有回報。
這諸多醫學知識中,很少有讓李青這個‘神醫’眼前一亮的地方,即便偶爾有,也不适用朱婉清……
李青沒有放棄,可一連十餘日的堅持,非但沒有給他希望,反而愈發失望。
其實,李青内心深處也沒抱太大希望,可當真看不到一點希望之時,又是另一種心情。
書案前,《永樂大典》壘成了數尺高的書牆,隻能聽到翻書聲,看不到他的人,偶爾伴随着粗重的呼吸,這是李青心情極為糟糕的表現之一。
朱婉清在女兒的攙扶下,走進藏書閣,朝書案喊了聲“李叔”。
翻書聲一頓,李青腦袋升出書牆,“這天兒越來越冷了,這裡又生不得火,有事讓人過來喚我便是了……”
說話間,繞過書案走上前,“走,先下去,這裡涼。”
“其實也還好啦。午飯之後睡了會兒,睡醒又看了會兒書,這會兒實在無聊……”朱婉清淺淺咳嗽了下,消除掉咳意,笑着說,“都還沒冬至呢,金陵又不是順天,沒那麼冷。”
她略帶調皮的說:“隻是李叔你覺得我冷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