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1章(第5頁)

沒有騎馬,沒有乘船,李青就靠一雙腿,也不刻意趕路,走走,看看,聽聽……

跟田間老漢地頭閑聊,與半大孩子下水摸魚,聽洗衣婦人河邊家長裡短……體驗人間百态。

李青長得好看,說話也好聽,怎麼看都不像壞人,且還多金,一出手就是數十銅闆。

這樣的李青,自然招人稀罕,無論男女老幼。

遇上不平事,李青便以溫和的方式平不平,遇上悲苦人家,李青便稍微救濟一下。

窮鄉僻壤的地方,幾兩銀子便能讓一戶人家大大喘上一口氣,甚至能挽救一個家庭。

上次與唐伯虎去的都是頂級富庶之地,這次見到的卻都是底層百姓的生活百态。

李青沒有再看到愛美的婦人,沒有再看到年輕男女追趕潮流,更沒有看到中老年人遛鳥、聽戲的悠閑。

有的隻是婦人洗衣、做飯、帶娃,有的隻是男人面朝黃土背朝天……

下到十來歲大的孩子,就開始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産,以為家庭減輕負擔;上到耄耋老人挑水、澆菜,劈柴……

青壯作為家中的頂梁柱,就更不必多說。

越是窮的人家,女娃嫁人就越早,花一樣的年紀就為人婦、為人母,沒有相夫教子的浪漫,有的隻是操勞和艱辛。

每個人都好似擰緊的發條,不斷釋放着‘沖勁兒’,不知疲累……

汗幹衣衫爛,沒有盈餘。

他們很苦。

可他們似乎不覺得,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。

他們習慣了……

甚至,他們很滿足這樣的生活。

能吃飽飯,能讓父母妻兒吃飽飯,還有什麼不知足的?

沒有怨天尤人。

他們态度都很積極。

一顆糖果,一件粗布衣裳,一頓餃子……就能讓他們開心起來。

李青心中五味雜陳。

就這,還是大明百餘年的國力上升,真不敢相信,大明之前的元朝,百姓過的又是怎樣的生活。

當然了,這其中也有比較富庶的城鎮,可大多數還是處在貧苦狀态,不至于餓肚子,可也僅限于能吃上飯。

李青逐漸收斂身上的富貴之氣,換上了粗布衣衫,越來越不講究,越來越像一個窮遊的道士。

經常性的付十來個銅闆,在農戶人家吃飯,這點錢不至于讓人家改善夥食,基本農戶吃什麼,李青吃什麼。

飯菜怎麼說呢……隻能說能吃。

這期間,李青發現了一個被百姓喜愛的調味品——辣椒。

無論男女老幼,都很喜歡拿辣椒做調味品,這很讓他詫異。

這日,李青在一戶人家吃過飯之後,又給了小孩幾個銅闆讓他去買糖,孩子開心了,老人也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