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7章(第1頁)

第270章

難得大氣

款項撥付之事,李青并沒有參與其中。

李青清楚,朱厚熜可以做成,無非是戶部内帑出錢的比例大小而已。

掌權的皇帝隻要想做事,大多數都能做成,最起碼,權力中心的朝廷是這樣,至于下了地方……另算。

接下來的扯皮,李青懶得去操心,隻一心撲在各地呈送進京的奏疏上,通過這些來反推民情,内部上心,外部也沒落下。

呂宋,朝鮮國,日本國等諸多大明藩屬國的國情,以及對大明的态度,做了惡補。

這其中,當屬朝鮮國對大明最是友好、忠誠,日本國則更依賴大明,因為大明能給他們提供大量的物資。

尤其是最基礎的糧食。

日本國目前還在打,激烈程度不降反增。

對此,大明上上下下都是樂意見得的,無論是官方渠道,還是铤而走險的走私商們。

無他,是真賺錢!

賺大錢!

日本國開采出的銀子,大多都還沒捂熱,就流入了大明!

如此景象,莫說既得利益者,李青看了也開心啊。

可李青也明白,這種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。

原因很簡單,日本國銀礦資源豐富不假,但地方太小了,彈丸之地,根本經不起長久開采。

随着開礦效率越來越低,挖礦的成本越來越高,這種模式注定維持不下去。

一旦開礦成本與生産成本持平,甚至高于生産成本,日本國定然會重拾生産。

不過,重拾生産的前提是要休戰,亦或說,結束‘戰國時代’。

如何才能讓其在戰争泥潭中待的更久?這是李青這些日子的‘研究課題’!

然,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,最終卻沒有一個合乎心意。

大明公然介入,諸多藩屬國絕對炸鍋,小規模暗地裡介入也不行。

不說暴不暴露的問題,單就是那邊的當下局勢,也不允許這樣做,都快成絞肉機了,去了純屬往裡搭。

非是大明軍隊戰力弱,而是雙方的戰争邏輯迥然不同。

大明軍隊根本沒辦法适應村頭巷尾的作戰模式!

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明确目标。

用當初對付漠北的策略也不太行。裡挑外撅,玩均衡固然好,可前提是對象要有明确的勢力劃分,可以是兩方勢力,也可以是三方勢力。

問題是,日本國的武裝勢力……太稀碎了。

不僅稀碎,還變幻無常。

無他,下克上的戲碼發生的頻次太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