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0章(第1頁)

中宗一度從‘花不完,根本花不完’,到‘還不完,根本還不完’。

終其一朝,幾乎都在還債,還從太祖朝就開始欠下的隐性債務,甚至蔓延到了憲宗初期,才徹底結束……

大明真正意義上的富裕,是從憲宗一朝開始的……

真要說起來,從太祖建國算起,直到朱厚熜的爺爺輩兒,大明才真正實現富國且富民。

憲宗開始真富,孝宗以此基礎又做了突破,時至武宗……

哪怕朱厚熜内心不喜堂兄,也不得不承認,武宗對大明财政的貢獻,着實不小。

先是對天下藩王兼并的耕地下手,後又施行宗祿永額……這直接導緻藩王再不敢鉚勁兒生了,從武宗一朝開始,藩王宗室再沒有一人生上百人的壯舉。

當然了,現在朝廷也不怕諸多藩王造人,反正朝廷就出這麼多俸祿。

如今朱厚熜是大明皇帝了,自然不會再跟藩王共情,堅決支持堂兄的主張,對藩王的上疏,一向留中不發。

憲宗、孝宗、武宗,滿打滿算,也才富了三代人。

可如今……

朱厚熜不禁苦歎:“難道真就是……富不過三代嗎?”

~

奉天殿上。

大明财政赤字問題,首次被搬上了朝堂。

吵歸吵,鬧歸鬧,鬥歸鬥,可在真正的大事上,群臣還是拎得清輕重的,皇帝抛出問題之後,紛紛總結,思考,獻策……

一陣嘈雜之後……

内閣首輔夏言率先出班,拱手道:“臣以為,緩解财政赤字,除了開源,便是節流了,今我大明就是開源過甚,不注意節流導緻的财政赤字,以臣之見,首當節流。”

朱厚熜:“如何節流?在何事之上節流?”

“普及教育。”

“不可。”

“收回草原的進度?”

“不可。”

夏言氣郁,道了句“臣愚鈍”,憤憤回班。

其餘人也被皇帝這兩不可氣到了,大明之所以财政赤字,這兩項國策稱得上罪魁禍首,你竟然都給否了?

嚴嵩出班道:“皇上,臣以為……”

“一條鞭法,以及相關的配套支出,也不可。”朱厚熜說。

嚴嵩一滞,悻悻回班。

朱厚熜掃視群臣,鼓勵道:“諸位愛卿,有言但言,不對不罪,對則重賞。”

群臣:“……”

财政赤字的根源,就是開源過甚,除了節流,别無他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