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讓人無奈的是,這還不是皇帝的極限。
皇帝如此操作下,未來皇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
廟堂之上從不乏能人,自然預想到如此下去的危害,然,分析局勢頭頭是道,真到了做的時候,就是另一回事兒了。
一邊想削弱皇權,一邊又怕自己淪為犧牲品……
嚴嵩一派的‘大口吃肉’,嚴重幹擾了‘市場情緒’,群臣之間産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機,擰不成一股繩,又有多大力量?
……
……
光陰似箭,歲月如梭……
嘉靖二十二年,一條鞭法終于真正意義上,在大明各省、府、州、縣,全數推行。
執行的力度、成效,以及暗中反對的力量,有大有小,各有不同。
不過,大體上一片向好,區别隻在于好的程度不一樣。
嘉靖二十五年。
燃料補給站整個體系的建設,終于徹底完善,煤炭開采的成本大幅度降低,以及蒸汽船鑄造體系成熟,一艘又一艘的蒸汽船開始大規模地陸續下水……
随着大量的蒸汽船被投入使用,水上運輸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,朝廷賦稅也得到了小增長……
原因無他,水路不存在逃避沿途稅卡的可能性。
嘉靖二十七年,水路運輸成本降低到,隻有陸路運輸的六成,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,賦稅自然也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增長。
全大明各地推行一條鞭法的好處,終于徹底顯現出來,田賦也提高了許多。
可饒是如此,赤字依然存在,國帑還處在入不敷出的階段,不過,赤字得到了相當程度上的緩解,且國帑太充盈了,财政根本不存在危機。
朝堂之上,君臣的憂慮徹底消弭。
李青沒有再出現在群臣視野,期間除了黃錦,沒有任何人見過他。
這些年,李青除了偶爾回金陵,與李浩、李雪兒、朱厚照聚一聚之外,大多數時間都在帶着師弟滿世界的走。
除了大明,交趾、滿剌加等東南亞諸國,也走了一遭。
讓小師弟們見世面的同時,李青的意圖、主張、底蘊,也逐一透露給了一衆小師弟。
…
嘉靖二十八年,秋。
李青路過海.南省城,碰巧遇上秋闱放榜,便在桂榜前駐足觀望,瞧一瞧大明新鮮出爐的舉人才子。
突然間,一個名字吸引了李青的注意。
——海瑞!
雖然比我預想的晚了許多,可總歸是考上了……李青思及海瑞,十分欣慰。
突然,人群中一道聲音響起,“李……先生?”
李青覺察是在叫自己,循聲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