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雪兒接過瞅了一眼,信件封面隻有一個‘急’字,還以火漆封口。
李雪兒不急着拆開,隻是道:“我馬上回去。”
待小厮駕馬返回,她将信遞給李青,朱厚照也湊上前,滿滿的求知欲。
李青拆開信封,取出厚厚一沓信紙,是黃錦的字迹。
皇帝調将、京營演武、内外交涉、朝堂輿情、群臣态度……
事無巨細。
李青看罷将信收起,對李雪兒道:“送信的人當還沒走,回去你讓他去趟小院兒。”
李雪兒點點頭。
朱厚照一臉興奮,“這是又要打仗了啊!”
李青橫了他一眼,呵呵道:“關你屁事!”
“……”
朱厚照撓撓頭,“你要去不?”
“還未真正定下,我現在去幹嘛?”李青白眼道,“等下看看送信人怎麼說。”
朱厚照不舍錯過第一手資料,腆着臉跟李青一起回了小院兒。
然後……被李青打發去東廚燒水泡茶。
客堂,二人一邊品茶,一邊等人。
李青拿着一張信紙,反複看個沒完。
朱厚照好奇,湊上前去瞧,卻見李青隻是盯着一個名字發呆。
“這個戚繼光你認識?”
“認識。”李青籲了口氣,點點頭,“很久很久以前,就認識了。”
朱厚照呆了呆,随即明悟,驚喜道:“這麼說來,這可是個大人物啦?”
“很大的人物。”李青放下信紙,籲了口氣道,“不過,我好像……在無意間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。”
抗倭英雄戚繼光,小學課本裡就有,論知名度,可比于謙、藍玉,乃至時下風頭最盛的王守仁都有名。
大明武将英雄人物之中,戚繼光的功績不是最大的,可在後世的知名度,卻無人能出其右。
課本中,影視中,都有這位的身影。
李青哪能不認識。
哪怕絲毫不了解大明的人,也都知道戚繼光。
隻是這位赫赫有名的抗倭英雄,卻因李青這個變數,導緻沒了抗倭的客觀條件。
李青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惋惜。
感慨間,
李雪兒帶着一太監走進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