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4章(第8頁)

“瞧你這話說的……我又不是擡杠上瘾,隻是有時候見你不對,故才說上兩句。”朱厚照幹笑道。

“這麼說……我幾乎沒對的時候了?”

“啊哈哈……不至于,不至于。”朱厚照忙轉移話題,“蒸汽機的精進,不是有眉目了嘛,快說說,讓他也樂呵一下。”

李青驚喜道:“又精進了?”

“精進了,卻也有限,主要還是優化了燃燒室的布局,以及燃料儲存的貨倉。”李雪兒道,“不過續航卻是提升了不少,足足增加了三分之一,但距離去西方諸國,還遠着呢。”

“呵呵……有精進總歸是好的,不管用的什麼辦法,都是實實在在的進步。”李青含笑道,“蒸汽技術早就公開,大明諸多大富也都或多或少的投入研發,可有人取得進展?”

“有的!”

李雪兒點頭道,“有人将研發方向瞄準了載人,有人将研發方向瞄準了速度…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,既豐富了交通方式,也對大明各地方的經濟流動,帶來了正面影響,如地方上的時令瓜果……”

“不過,這幾類研發方向,李家并未參與其中,隻專攻續航。”李雪兒道,“李家一旦參與,其他人就沒法玩兒了。”

李青微微點頭:“伐冰之家,不蓄牛羊。以李家的體量,必須要适當的讓利,不然就破壞了經濟生态。”

頓了頓,看向李信,問:“家都分好了?”

“基本差不多了。”李信說道,“我的那些個弟弟,都給建造了極大的豪華宅院,足夠他們和兒孫居住,且每年都會給一筆足夠他們自己和兒孫錦衣玉食的錢,不過,條件是不能經商。”

李信解釋道:“這是父親的交代,父親說,若李家子嗣都從商,對大明經濟來說,将會是滅頂之災。”

“此外,父親還定了遺囑,他之後的李家家主,供養對象隻鎖定兄弟,若家主走在兄弟前面,新任的家主依舊要供養,直至其生命終止,屆時,要一口氣給一筆巨額錢财,足有其子孫置辦家業的錢财……”

李信将父親的遺囑盡數道來。

言罷,問詢李青,“父親說過,若您有異議,以您為準。”

李青默然少頃,颔首道:“這很合理,沒有改動的必要。”

子子孫孫,無窮盡也。

連朱家都扛不住一代代的供養,何況李家?

李家這個資本家是引導諸多資本家的引子,必須保持競争力,基于此,财富就不能過于分散。

不過這樣的分配方法,已經比一般的富紳之家好多了。

看似供養對象隻是兄弟一個,實則供養的卻是兄弟一大家子,等這個兄弟沒了,其子嗣也都能獨當一面了。

其底蘊足夠五代人衣食無憂!

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,五世之後,李家雖不再給予供養,卻也取消了不得經商的限制。

總體來說,這種分配方式不能再好了。

昔年,李青曾提出了類似‘推恩令’的家産繼承政策,可也就隻存活了一時,很快就被強大的‘世情’給滅了。

時下這項政策雖還在,卻是早已名存實亡。

沒辦法,就連最普通的百姓之家,也是極度排斥,不願遵守。

因為家産集中繼承,是确保香火延續的最好方式,沒有之一。

畢竟,即便是如今的大明,仍還是個生産力匮乏的時代。

在生産力極度發達之前,這種現象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