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厚熜苦笑搖頭,問道:“你可知國泰民安最重要的是什麼?”
黃錦不假思索:“百姓有飯吃、有衣穿、有活計。滿足了溫飽,就能國泰民安。”
“這是正理,也是人人皆知的正理,不過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,卻鮮有人去想過。”
“是什麼啊?”
“是信息的封鎖!”朱厚熜說道。
黃錦愣了愣,幹笑道:“奴婢不明白。”
“太祖定戶籍制,農戶、軍戶……農戶種地,軍戶參軍……子承父業,各司其職,且不能随意離開戶籍地,其本質就是在封鎖信息。”
“可之後不是廢除了嗎?”
“是廢除了,是李青主張廢除的。”朱厚熜輕聲道,“其實這本也沒什麼,大明建國初期,大地滿目瘡痍,百姓大多脫産,當時太祖推行戶籍制度,很有必要,也加速了恢複生産、穩定了動蕩局勢。不過,随着大明持續發展,戶籍制度便成了阻礙……至于放開百姓限制,其影響也有限,除了特定的人群,如販夫走卒、镖局、遞夫,九成九的百姓,都不會輕易離開家鄉,就算離開,也多是去本地城縣,接觸不到太多……”
朱厚熜揚了揚報紙,道:“以前信息的流動,隻能靠人傳人,哪怕李青主張廢除太祖定的戶籍制,也沒動搖其核心。可有了這東西,就不同了,信息傳播成本之低、之高效,令人心驚啊……”
“隻需幾文錢,就能知道城縣之外、州府之外、省外……乃至整個大明的信息,太可怕了。”
朱厚熜輕輕道,“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人是不知足的,一旦進入信息爆炸時代,百姓的幸福感便會流失,知道的越多,欲望越大,越不滿足……”
黃錦撓撓頭,小聲道:“皇上,普及教育本身不也是為了讓百姓知道的更多嗎?”
“是這樣,但還是有區别的!”
朱厚熜說道,“首先,普及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且教育本身有很強的滞後性,這就有了緩沖時間;其次,普及教育是會激發百姓的欲望,可同時,也在培養其能力。”
“然,單純的傳播信息,并不會提高百姓的能力!隻能增長見識,催發欲望,當上面的水,流到下面,便會……唉,不患寡、患不均啊。”
朱厚熜滿臉憂慮。
黃錦不知該如何作答,吭哧半晌,道:“奴婢能看看這報紙嗎?”
“看吧。”
黃錦繞至禦案前,拿起報紙,瞪着小眼睛仔細審閱……
半晌,輕松一笑,道:
“皇上,這上面也沒寫什麼啊,真就隻是一些個消遣故事,跟您說的不是一碼事。”
朱厚熜卻道:“這隻是表象,你好好看看,這故事發源地是哪裡?是僅限于金陵嗎?”
“這……”黃錦有些無語,幹笑道,“皇上,這是不是太牽強了啊?”
頓了頓,“即便真就如皇上所想…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啊。”
朱厚熜愕然,“怎麼說?”
“不患寡,患不均,雖不均,但金陵卻是不均的獲利者,百姓又怎會不幸福?”黃錦理所當然的說。
朱厚熜氣郁道:“你又怎知,未來不會有杭州日報,蘇州日報……大明各省、府、州、縣,都有日報?”
“這……”黃錦讪讪道,“威武樓老闆哪來這麼多錢?太子也沒這麼大的精力,李家……皇上是擔心李家?”
“李家?”朱厚熜譏諷一笑,哼道:“李青若想讓李家搞這個,就不會鼓動朕的兒子做了,他才不會讓李家蹚這個渾水,惹朕的忌憚……”
黃錦奇怪道:“既如此,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