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衆小輩兒知道,老爺子是真的走了。
蓦然,不知誰嚎了一嗓子,繼而如天雷溝通地火,一發不可收拾。
很吵,毫無節奏。
李青退出靈堂,去了王府高台……
漢王府再次‘熱鬧’起來,不到半個時辰,便滿目缟素,一個時辰之後,文武官員披麻戴孝,嚎啕恸哭……
李青遠遠望着,平靜地看着漢王府的川流不息。
……
隻可惜,第二日太陽照常升起,睡覺的人卻沒照常醒來。
一切都如之前排練的一般,戲子唱着一樣的曲,喪席上着一樣的菜……
隻不過,這次不再是彩排!
哭靈,守靈……
停棺二十七日,朱佑材下葬。
漢王府的日子依舊繼續,仿佛什麼都沒變,不過是漢王府内少了一個人,漢王府外多了一座墓,上上下下傷心之後,日子又恢複平靜。
随着時間推移,逝去之人的存在感注定會越來越低,直至不被人提及……
~
春去夏來,生活照舊。
朱厚炳忙完手頭上的事,如約與李青去了滿剌加,早就成為實際上漢王的他,暫時的離開,并不會給交趾帶來什麼影響……
初夏,盛夏……
之後,又去了一趟龍牙門。
李青實地了解了自己想了解的之後,再回交趾,已是中秋。
李青沒走,兌現許下的承諾,為朱厚炳調理,同時,也在完善着對交趾的布局……
朱厚炳也十分配合。
新任漢王繼承了漢王一脈的優良傳統,一如既往地施呆政,直白來說,還在踐行着當初李青為朱高煦規劃的發展路線。
看似古闆,實則卻是穩中求進。
相比大明,交趾還是太小太小了,底蘊也嚴重不足,根本經不起折騰,李青建議的呆政不失為一劑良方。
李青給交趾定的發展方向就是依靠大明,隻要抱大明大腿,就能成為東南亞一帶小國的老大哥。
當然了,李青打的是明牌,幾代漢王都知道。
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。
秋去冬來,在李青潛移默化的影響下,朱厚炳自發地再次開啟開荒熱。
同時,對煤炭開采也加大了扶持力度,畢竟,之後交趾也會擁有許多蒸汽船……
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,新王上任,尤其是世襲制度下,自然是想做出些成績,何況,李青也并非坑他,都是講明利害之後,讓朱厚炳自己做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