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真如此,吃肉就不該吧唧嘴啊。”一人反駁,“我倒覺得永青侯不是收到了風聲,而是判斷這次大地震,會讓朝廷陷入财政赤字,故才如此。”
“這個說法我不贊同,朝廷的财政收入這麼高,怎麼可能因為一場地震,就财政赤字呢?”
“這完全有可能。”
“我也覺得有這種可能。”
“是啊!朝廷稅收是高,可花的也着實不少,西域、漠北、大建學塾……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大開支,此外,這次的地震可真不小,據聞大半個大明都或多或少受到波及,再有官員俸祿,衛所開支,邊軍軍費……林林總總,朝廷支出數目之龐大,非我等能想象的。”
“可這也不至于吧?曆朝曆代,無一朝如我大明這般繁榮昌盛,稅收更是遠遠不及我大明,再怎麼花銷……當也不會赤字才是。”
“大明的繁榮昌盛,何嘗不是朝廷拿錢砸出來的呢?”
“這個我贊同,大明稅收是曆史之最,可朝廷的支出亦是曆史之最。”
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小聲議論着……
議論了半天,也沒議論個所以然來。
最後,不約而同地看向與李家交往最密切的沈家家主,問道:“沈兄,你有何打算?”
沈家家主沉吟少頃,道:“事緩則圓,皇上給了咱們三日時間,不急這一時,我以為……咱們還是看永青侯怎麼做吧,說和做,未必是一碼事。”
衆巨富對視一眼,也認可這個說法。
相互道别,并留了暫住地址之後,便各自回了自家在京師經營的酒樓休息……
~
連家屯兒,小院。
李信推門進來。
正在檐下躺椅上,四仰八叉躺着,翹着二郎腿模仿祖爺爺的小寶,立即彈跳起來,跑向爺爺,一邊問道:
“爺爺,您見到皇上了?”
李信好笑道:“皇上召我進宮,又怎會避而不見?”
“皇上長什麼樣子啊?”小寶好奇的緊。
“一邊去……”李信沒好氣道,“去書房讀書去,我跟你太姑奶奶聊點事。”
小寶失落地點點頭,轉身去了。
李信走到柿樹下的石桌前,“小姑。”
“怎麼說?”李雪兒放下書籍,問。
“皇上也沒多說什麼,除了樂捐,就說了計劃中的追加保證金。”李信瞧了眼小姑手邊的書籍,問,“小姑,這書……您是要交給皇上嗎?”
“不交。”李雪兒直接了當道,“這是你父親的心血,其中道盡了資本邏輯,單論資本運作,比你太爺還要高明一些,不能輕易交給皇帝。”
頓了頓,輕歎道:“皇帝是改變了太多太多,可終究逃脫不了‘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’的思維邏輯,這東西給了他……是禍非福。”
李信不解道:“那您還……?”
“書不能給他,但其中涉及的一些資本運作,卻可以透露一些給他,既是為了朝廷,也是為了百姓。”
李雪兒說道,“大明的發展已進入瓶頸,是時候開啟新版本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