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李青如此淡然,李時珍也不再過分憂慮,輕笑道:“倒是下官杞人憂天了,也是,大明如此盛世,稅收如此之高,的确不會因為一場大地震垮掉,哪怕這場大地震史無前例。”
李青卻是嘴角苦澀。
這一場大地震,還真是嚴重沖擊到了大明财政,如若沒有早前的鋪墊,江山社稷還真是會有大動蕩。
适當的超發寶鈔,加之蒸汽船、茶葉的财路開源,暫時能勉強支撐住朝廷财政,怎麼也能堅持到明年初夏左右。
到時候,商會成員重新加入進來,注入進來的銀兩,足夠朝廷喘勻了這口氣……
念及于此,李青嘴角的苦澀,随之淡去。
朱厚熜對商會成員用的計,李青一聽沈煉說李家撤資、商會撤資,便推算出來了。
隻是,他也不是什麼都知道。
比如給資本松綁。
又逛了一陣兒,随着天色暗下來,二人回了住處……
接下來的幾日,并未再下雪,隻是天一直陰着。
又兩日後,終于迎來了大晴天,太陽高照,給災民帶來了一絲溫暖。
楊知縣品性如何不論,能力屬實不錯,相親市場布置的很是排場,不僅是願意投身西域的災民,就連不想去的也起了心思。
未嫁人的女子,以及死了丈夫、兒女的寡婦,也在‘媒婆’的引領下,扭扭捏捏的參與進來。
朝廷從未限制寡婦再嫁,明面上對忠貞的婦女發放貞節牌坊,暗地裡卻鼓勵寡婦再嫁。
其實,曆朝曆代都是如此。
沒辦法,生産力低下的時代,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支撐生産力。
大明工商業發達不假,可生産力卻并未得到革命性突破。
再一個,不讓寡婦再嫁,本就有悖世情。
何況這時代,終究還是男人的時代,女人很難不依附男人。
她們隻是想活着而已。
也就一些個窮酸腐儒,才會閑得蛋疼的去指點一二,站着說話不腰疼。
令李青意外的是,幾乎三分之二沒丈夫的女子,都參與了進來,參與相親的女子,比男子要多出一倍不止。
李青還當是楊彩為求政績,又用了上不得台面的手段,忙找到他問詢情況。
不料,楊彩卻道:“别看她們都羞答答的,其實,熱情比男人都高。”
“啊?”
李青實不能理解,“又不是沒男人了,幹嘛搶着嫁給去西域的男人?”
“啊哈哈……這侯爺就有所不知了。”
“說來聽聽。”李青見他不似說謊,更好奇了。
楊彩解釋道:“數千年來,女子一向奉行的是嫁雞随雞、嫁狗随狗,基于此,對去西域她們并不排斥。”
李青想了想,緩緩點頭:“這也隻是不排斥,何來熱情之說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