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4章(第4頁)

一個個數學名詞,以及晦澀的解釋,讀起來十分吃力。

看了好一會兒,也沒怎麼看懂,李青索性也不看了,準備等李本來了直接問。

幾杯茶之後,李本姗姗遲來,見李青等他,不禁有些受寵若驚。

“能讓永青侯等候,我李本也是出息了啊。”

李本笑呵呵地走進來,滿臉的春風得意,“如何?我這活幹的漂亮吧?”

李青放下茶杯,道:“這些都是你寫的?”

“自然。”李本滿臉自得,等着李青贊譽。

李青摸了摸鼻子,道:“你寫的都太晦澀簡略了,我沒看懂什麼。”

李本啞然失笑:“原來也有侯爺不懂的啊?”

“不是不懂,是你……算了,就當我不懂吧,勞請李大學士解惑一下。”李青做了個‘請坐’的動作。

李本一揖,在李青邊上坐下,翻開手抄,問道:

“從何處開始?”

“從頭開始。”

敢情你是一點也不懂啊……李本強忍着優越感,做出解釋:“方田呢,主要是用于測量耕地畝數,涉及,圓形田、矩形田、梯形田……”

“我知道是計算面積的,隻是對這公式……沒咋看懂。”李青有些汗顔的說。

李本微微點頭,指着抄本内容,一一做出解釋:“圓田術,周徑乘,四而一。意思是圓形田的耕地畝數,是周長直徑相乘的四分之一……”

許是基于李青守諾的回報,又許是當李青老師是一件很享受,且能拿出去炫耀的事,李本講的十分認真……

“盈不足,主要是算盈虧,通常采取假設法,例如:今有共買物,人出八,盈三;人出七,不足四。問人數,物價各幾何?”①

“天元術、開方術,則更進一步,且引入正負算運算規則,例如:今有上禾三秉,中禾二秉,下禾一秉,實三十九鬥;上禾二秉,中禾三秉,下禾一秉,實三十四鬥;上禾一秉,中禾二秉,下禾三秉,實二十六鬥;問上、中、下禾實一秉各幾何?答曰:上禾一秉九鬥四分鬥之一,中禾一秉四鬥四分鬥之一,下禾一秉二鬥四分鬥之三。”②

……

李青還是有些吃力,不過經李本這一講解,基本上也清楚了這時代的數學水平……

比他想象的要高,要高許多。

雖然忘得七七八八了,可李青知道這就是多元一次方程。

“負算……是負數嗎?”李青問。

“負數……啊,是,一個意思。”李本颔首,“低于零的數字。”

李青心頭震撼。

這時代……準确說,在這時代的千年前竟然都有負數概念了?

李本看着大受震撼的李青,好笑的同時,也不免生出鄙夷,到底是連個功名都沒有的人,這學問也忒差了些。

不過,這優越感也隻存在了一瞬,便淡去了。

因為科舉不考這些,别說李青這個沒功名的,翰林院、國子監不懂這些的也大把,就連他自己,也是因為受李青所托,一路征集、整理、鑽研……一路幹中學過來的。

古人沒有數學學科這個概念,這些數學知識都是結合實際傳下來的,大多數人都是隻涉及一部分,太過碎片化,鮮有人去系統性專注學習這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