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2章(第8頁)

“許多人為何甘願苦一輩子、一輩子沉淪下去,也不願意更為艱苦的苦一時,改變命運?答案很簡單,就是不想。”

“為何不想?是因為改變現狀會産生不安情緒,改變也意味着未知,相比苦難,不安更可怕。故此,才會以‘安定’為借口,以改變會陷入更大苦難為借口,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深陷苦難之中……”

朱厚熜講的入迷,全然不知堂兄來了,且在他身後偷聽……

許久,

朱厚照開口道:“說白了,因果不是因果,而是果因。”

朱厚熜愕然回頭,見是朱厚照,頓時沒好氣道,“我在講心學,你講什麼佛學?”

“老王的心學,本就糅雜了佛學在其中,我講的也沒錯啊。”朱厚照咕哝道,“不就讓看清知行合一的本質嘛,誰還不會啊……小寶我問你,你有貧窮的煩惱嗎?”

小寶哭笑不得地搖搖頭。

“你沒有,不是因為你富有,而是别人比你窮,如若李家财富不變,李家之外所有人的财富都翻上無限倍,所有人都比李家有錢,李家雖财富不變,卻成了全大明最窮的一個,你還不會為貧窮而煩惱嗎?”

“這個……”

“憤怒也好,煩惱也罷,其實都是情緒,表面看,情緒因事物産生,實際上,情緒隻取決于個人,心學中有篇專門講了這個,就是教你如何正确認知情緒,處理情緒。”

朱厚照清了清嗓子,道,“陽明心學有雲:除了人情事變,皆無事矣。喜怒哀樂,非人情乎?自視、聽、言、動,乃至富貴、貧賤、患難、死生,皆事變也,事變亦隻在人情裡,其要在‘緻中和’,‘緻中和’隻在‘謹獨’……”①

“李青!!!”朱厚熜火了,“我講還是他講?”

“朱壽你先别打岔。”李青翻了頁話本,“讓他說。”

朱厚照撇撇嘴,也不再說了。

朱厚熜深吸一口氣,道:“我一直在講‘知行合一’,不過,我想你當對‘知而不行,便是不知’,卻有了一定理解,可對?”

小寶閉上眼睛,仔細回味……

好一會兒,再次睜開,純淨的瞳仁愈發明亮,連連點頭:“我好像……真的明白了。”

“何為緻良知,可有收獲?”朱厚熜又問。

小寶道:“朱夫子說,存天理,滅人欲。陽明心學說,存天理,滅私欲。方才朱老爺講的都是私欲,我想所謂緻良知,便是存天理,滅私欲的過程。”

“孺子可教,孺子可教也……”

朱厚熜欣然贊歎:“人人都在知行合一,人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知行合一,依照王學的理論,就好比人人都是一面鏡子,隻是這面鏡子蒙上了許多灰塵,緻良知的過程就是不斷擦拭鏡子,讓它越來越光亮照人,這也是為何人人在知行合一,王陽明為何還要著書心學,就是好讓世人去把自己這面鏡子上的灰塵,盡數擦拭掉。”

“小寶明白了。”小寶重重點頭,接着,遲疑道,“那您……啊不,那朝廷為何還要禁止心學呢?”

“因為許多人隻會胡亂擦拭這面鏡子,以緻于映照出來的隻能是奇形怪狀。”

“可……”小家夥還想争論,卻沒敢開口。

朱厚熜哂然一笑,道:“你想說,大明人才濟濟,怎會沒有完全領悟心學之人?的确,可終是極少數人,更多人注定會學偏。”

頓了頓,“其實我說的這些,也不是真正的心學,因為我醉心于權術,所領悟的都是形而上學,不過,這也是心學的一部分,更偏向于使人能更好的認知自己,更好的去處理、管理,自己的情緒。”

“當你一飲一啄,一餐一衣,都能享受其中,那你雖不是聖人、智人,也至少是個至純、至情之人。”

朱厚熜籲了口氣,道:“同樣是王學,我說的,跟你祖爺爺說的,肯定有很大區别,我想,他教你的更多是事上練的部分,對吧?”

小寶想起祖爺爺的“心外無物”理論,由衷道:

“是這樣,朱老爺英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