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0章(第7頁)

整整縮水了十倍!

可流通的所有寶鈔購買力加在一起,卻要比洪武、永樂朝高了太多,加上銅錢和白銀,市面上的貨币總量,處于相對飽和的狀态,也大大提高了流通性。

夏去秋來,秋去冬來……

李青又去了天津衛,鐵路修建還未完全竣工,不過也到了收尾階段,再去京師,鐵路也未竣工,皇家科學院也還在建……

李青不是急于求成之人,慢工出細活也挺好的,不差一時半會兒。

接着,李青又去嘉峪關外,見了實為知縣,名為知州的楊彩。

楊彩沒有讓李青失望,開荒有了很大進展,雖尚不能做到口糧自給自足,卻也減輕了糧食依賴問題,同時,也迎來了一大波嬰兒潮。

青年男女結成夫妻,造人自然刻不容緩,加之李時珍的育兒指南,嬰兒存活率幾乎與關内無異。

此外,與關内、西域的經濟交流,也完全打通了,且隐隐成為了關内與西域之間的交通樞紐……

李青對楊彩的工作表示了肯定,又為他寫了一道請功奏疏,一番大餅與敲打之後,再次踏上旅程……

普及教育的力度并未延緩,且這麼多年下來,許多地方都有了明顯成效,地方士紳的排斥心理也大大減輕,之前的種種惡劣行徑減少許多。

李青聽了許多“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……”

讀書聲朗朗上口,透着生機勃勃,令李青對改制的信心更足了些。

十一朝的鋪墊、努力,經濟、科技的提升……為改制提供了基礎條件。

這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感覺十分美妙,比之美酒佳釀還要甘甜、爽口、醇厚無數倍……

不知不覺間,嘉靖三十八年悄然已至。

一月,二月,李青繼續遊曆。

三月春之後,李青才無聲無息地回到連家屯兒。

自掏腰包買了草藥,一口氣又煉了一大瓶丹藥,趁夜送去了乾清宮,送到了朱厚熜的枕頭邊上。

然後返往江南。

途中聽聞了金華府義烏縣發生了民亂,便去了解情況,到地方才知道民亂是去年發生的,且已經完美解決,一番打聽之後,才明白民亂發生的始末……

得知是戚繼光将其招募成了抗倭兵,李青又轉去了台州。

再見戚繼光,戚繼光更是春風得意。

媳婦兒生了兒子,且他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兵源,就是那些暴發民亂的礦工……

校場之上。

李青觀武,戚繼光眉飛色舞。

“這些可是寶貝啊。”

戚繼光振奮道,“相比之前的那些衛所兵、莊稼漢,這些礦工的體能素質、血性狠勁兒要好數倍不止,單論狠勁兒,就是募兵制度下的邊軍也要稍遜一籌。”

李青已得悉始末,知道這些礦工的驚人‘戰績’,對此自不懷疑,隻是多少擔心戚繼光難以駕馭。

“可有倭寇動向?”

“暫時還沒有。”戚繼光說道,“不過,日本走私商販壓價的情況頻繁了許多,摩擦已經有了,估摸着轉商為寇亦不遠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