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8章(第10頁)

“不同的制度下,迸發的戰力也是不同的,恕兒臣直言,若一切皆如永青侯所言,那麼在艦船、火炮、士兵……各種條件同等之下,大明多半不是人家的對手,父皇以為然否?”

“不要扭捏,一口氣講完。”

朱載坖稱是,抿了口茶,繼續說道:“分工明确,責任細化的好處,自然多多;可弊端也有不少,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隻能打逆風局。”

“逆境之下,生死存亡在即,各方各面自然相互協同、配合,所有人隻能往一處使勁兒,從而迸發出驚人的戰力,反之……套用這套制度,則會起反效果,比如我大明。”

“優勢之下,隻會滋生各人有各人的想法,甚至相互不服管,且分散的權力還會滋生出大量的腐敗……”

朱載坖說道:“當各個部門都覺得能輕易獲勝時,各個部門就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松懈,一個部門松懈一點,戰時累加起來……禍事就大了。當此時也,如果沒有一個什麼都能管,什麼說了都算,且不允許有任何質疑的主将,怕隻會是一盤散沙。”

頓了下,“這隻是兒臣的個人看法,有不對之處,還請父皇指點。”

朱厚熜露出滿意之色,道:“你說的很對,說的很好。”

聞言,朱載坖緊張的心情,大幅度減緩。

卻聽父皇又問:“你覺得李青寫這些,是為了什麼?”

“為了……”朱載坖思忖少頃,道,“兒臣想來,永青侯是想讓我們知曉,海外蠻夷也是有可取之處的,旨在開拓視野。”

朱厚熜颔首道:“不錯,你回答的很好,所以……?”

“呃……”

朱載坖是真想不出來了。

鑒于兒子的答卷在及格線以上,朱厚熜沒難為他,直接道:“取長補短。”

“啊?”朱載坖讪笑道,“父皇,咱們沒這個條件啊,土壤不一樣,套用的危害兒臣剛也說了,您也認可……”

“沒有條件,創造條件來取長補短。”朱厚熜說道,“大刀闊斧的對軍隊改革當然不可取,但可以采取保守且溫和的手段來一點點改變,國之大計從無一蹴而就,都是一點點演化、進化而來的。你也說了,洋人也是有可取之處的,既如此,好的地方自然要學,不僅要學,還要超越,就如威武大将軍炮……”

“父皇英明。”

朱載坖問道,“父皇可有良策?”

朱厚熜沉吟了下,道:“未來爆發海戰,是一定的,且這個期限并不會太遠,尤其李青

去了西方之後,更加速了這個進程。”

“為什麼?”朱載坖不明白。

“信中不是寫了嗎?”

聞言,朱載坖又拿起信紙一番查看,卻還是沒發現哪裡寫了,不由愕然望向父皇。

朱厚熜無奈道:“要學會透過表象看本質,推演局勢走向。”

朱載坖不懂就問:“請父皇教誨。”

“你說李青欲在不列颠發行大明銀鈔,真就是為了不列颠王國的财富?”

朱載坖怔了下,試探着問:“永青侯不是為了賺取财富?”

“當然是,卻不隻局限于不列颠王國。”朱厚熜說道,“李青意在整個西方……呃…,西方到底有多大,有多少王國,目前也不好說,準确說,李青意在目前所知的西方諸多王國。”

朱載坖有些不能理解,問道:“既如此,永青侯似乎更應該在佛郎機下手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