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(第2頁)

他是朱允熥,不是朱允炆。因為在不久的将來,幾年之後一代天驕朱元璋歸天,登上大明皇帝寶座的,可是朱允炆,而不是他。

朱允炆,朱允熥要叫一聲二哥。

他的生母出身低微,是庶妃,她所生的兒子就是庶子。

在朱允熥母親去世後,這位出身不高的庶妃,因為乖巧識趣,再加上朱标無意再納新的妃子,所以被扶為正妃。

她被扶了正,她的兒子朱允炆,子以母貴,年紀又比朱允熥大了一歲,所以成了朱标名義上的長子。

不過在群臣的眼中,也隻是庶長子。血脈最尊貴,最有繼承權的還是朱允熥。

可是那從後世而來的靈魂卻知道,曆史上真正坐上龍椅的是朱允炆,他的年号是建文。

要知道封建王朝之中,最講究的就是嫡庶之分。嫡代表着正統,而且在原本的時空中,無論是建文帝,還是後來的永樂帝,登基之後都沒有放松過對朱允熥這個嫡子的防備。

朱允熥,洪武皇帝臨終之前封為吳王。

吳,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繼位前的王号。吳在江南,乃是天下最繁華的所在,由此可見朱元璋對這個孫子的疼愛。

但建文即位之後,卻沒有放這個弟弟去封地就藩,而是關在宮中。

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,成為永樂皇帝之後,等待朱允熥的,卻是冰冷的圈禁。

他的身份太尊貴了,太具有合法性了。所以,兩任皇帝,誰對他都不放心。

想到此處,鏡子中朱允熥那張年輕清秀的臉,微微皺眉,“到底為什麼,朱元璋會選擇庶孫,而沒有選擇嫡孫呢?”

大腦微微有些疼痛,塵封的記憶似乎給了新的朱允熥答案。

這具身體的主人,原本的大明皇帝朱允熥,雖然有着尊貴的血脈,卻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。

身子弱,不喜歡讀書。因為從小失去母親,性格軟弱,唯唯諾諾沒有一絲主見。甚至有的時候,在緊張的情況下,話都說不清楚。可是私下裡,頑劣,性情暴躁,刻薄。

朱元璋何許人也?

一代人傑,一代天驕,一代枭雄,千古一帝王!

華夏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,從零做起,硬生生的打走了鐵騎無雙的蒙古人,開創了三百年,風華絕代的大明帝國。

自古以來,得國之正,莫過于朱元璋。

他不是篡位而來,也不是前朝的做亂的臣子。他不是貴族,也不是世代的武将世家。

他是老百姓的孩子!

因為吃不飽,因為沒活路,因為天下大亂,而投身義軍。

但是,在後世很多所謂的專家,知識分子眼裡,他是一個暴君。

因為他痛恨貪官污吏,貪污五十兩銀子以上就把貪官剝皮充草,一百兩以上點天燈,并且用貪官的人皮,做成百姓鳴冤的鳴冤鼓。

因為他晚年為了江山的穩固,大肆屠戮功臣,并且苛責對待天下的官吏。

更因為朱元璋,是一個有着明确階級立場的皇帝。即便他當了皇帝,他的心中也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,他始終站在百姓這邊,為天下百姓主持正義。

所以,後世那些洋洋自得的文人們,才會稱他為暴君。

可是,無論是誰,都無法忽視,無法否定,朱元璋的偉大。

這樣一位偉大的君主,不但在文治武功上偉大,在親情上同樣的偉大,他深愛着他所有的子女,并且盼望他們成才,從小就聘請名師教導,更是言傳身教,教育他的子女們,要簡樸持家,不能奢侈享樂。